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文娱:带着村子人一起拍电影> 第124章 口碑两极化

第124章 口碑两极化(1 / 2)

第124章 口碑两极化

【有点失望,和《恐怖游轮》这种带着深度的电影比较起来,闫明这次拍出的《超体》让我彻底失望了,我一开始以为会是惊喜,没想到居然是一部爆米一样的电影。】

【作为专业影评人,本人看问题角度是非常刁钻,我想问问闫明导演,你在这部《超体》电影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怎么看了之后有点懵圈?脑域开发100%?你是在哪里读的大学?一点科学精神都没有,各种超能力也太假了一点,人类真能做到这些的话,早他喵的一统宇宙了。】

【里面的张先生太厉害了吧!这真的是华夏国度?厉害到这种程度怎么就不上天呢!】

【一部没有人道主义的电影,说什么大女主,我看是女神经,果然,一个戏子拍出来的东西,一眼就让人看到他文化程度。】

【科学硬伤啊!在这里我帮大家分析下:毕竟人脑开发到百分之百还是复归于婴儿的零,人类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

《超体》的基本假设是,对知识的吸收越快细胞的代谢也就越快,所以当无所不知的时候人体就分解消失了,但消失的人体又不是不在了,而是成为了超体,以可“共感”的分子式的万物一体的形式无所不在。

这样的超体是一种纯知,但这种“知”又被赋予了“行”的力量,于是西方的一个古典预设即“认识你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我思故我在”的路径一路延续到当下与未来,变形为知识的泛神论。

就好像海德格尔对知性主体的颠覆掀起一阵喧哗之后又石沉大海了,因为太不合时宜!聊可安慰的或许是,他对存在转向的启示还是被偷梁换柱的接受了,天地人神式的共在被置换为与知性的共在。

而神依然是祛魅的纯知性而已,并且当人无欲无求将自身分解之后也就可以成为神。好还是不好呢?

lucy只有一个,我们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永远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开发,也就意味着我们不会肢解,但全知全能又始终是逻辑上预设了的方向。

最初看到lucy大脑开发百分之二十可以感知万物时so excited这就是我想要的超能力,触须式的与一切人一切物共感的能力,伱可以潜入一个人的梦境你可以和一只鸟讨论求偶的细节。

这是中国古典式的“知者,接也”的感通的能力,但它是通过“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之后达到的“同于大通”的能力。

跟超体相比,同样是“离形”,但一个是去“知”,一个是“无所不知”,最后的归宿一个是“共感”,一个是“无感”。

所以百分之二十往上我又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在渴望知识的同时,我可不希望分解我自己。

那么可不可以是这样:知识增长只是大脑的事,根据时间的相对论,大脑知识增长越快,人体衰老就越缓慢,慢到像静止一样。】

【我觉得,科幻片,还有要有一定的科技人员来把关,否则有时候显得太假,而且科幻片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说话会更有说服力,而《超体》电影用了太多哲学,这你让大多数来看的偏理科的来看科幻片的人怎么忍……不过,有一点闫明做的非常好,那就是女主真心好看!】

网上的口碑不是很好,很多专业人士不断在电影里找什么科学观,什么电影硬伤,批评闫明的电影越来越不行,甚至还有人说闫明已经江郎才尽,开始迷失在别人的吹捧中,完全拍不出什么好电影。

吐槽的人虽然多,但支持的人也不少,想去电影院看《超体》的还是去了,结果就是,嗯,真香定理。

口碑的两极化,让电影评分不断下降,但票房却没有动摇,还是直线上升。

这种情况高兴坏了华艺等投资公司,也高兴坏了院线公司,毕竟大家都有钱赚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