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魔法>路明非:霍格沃茨留级生> 第134章 长生不老药!

第134章 长生不老药!(1 / 2)

第134章 长生不老药!

执行部的工作向来高度危险,完成手段也都称得上暴力。

但他们并不是特工电影里那种,穿着一身价格不菲的西装,身上配有各种黑科技装备,走进去和反派美女调情之后,一人成军大开杀戒,最后在绚丽的爆炸中潇洒离开,并绝不回头看爆炸的任务模式。

或许偶尔会出现这种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执行部的任务执行过程都相当务实。

这个务实的标准不是“只要达到目的,过程怎样都无所谓”,那是卡塞尔学院装备部的准则,他们设计武器的标准和这个类似,但执行部不行。

否则,混血种的存在早就要隐瞒不住了。

此次执行任务的行动集结地点,在距离纽约布鲁克林区医院约一百米外的一家酒店。

执行部专员们以各自的不同假身份信息在不同时间登记入住,以除非内部泄密否则绝无可能发现的方式聚集在一起。

他们费极短的时间,将足以满足需求的临时行动指挥室,在酒店行政会议室在原有框架下搭建起来,在夜晚八点准时聚集在一起。

夜晚八点整,这间已经经过惨无人道的扫描排查和铺设隔音措施的会议室内,数十名执行部专员聚集在一起。

他的脸上覆盖着黑色的面罩,一根输气管直通一旁小车上的钢瓶,脖子上布满了暗红色的疮疤,呼吸声如同破损的风箱,拥有一双没有温度,铁灰色的眸子。

当时的医院监控被人为破坏了,这是护士发现案发现场后,警察赶到现场拍下的证据。

“我是本次任务总指挥,一切行动负责人。”

当指挥官是执行部总负责人施耐德教授,且专员数量达到数十名时,就意味着这次任务的难度极高。

没有人说话,行动负责人将装置连接,会议室投影仪上很快显示一个画面,画面中有一个人。

血液来源是数具死相极为凄惨的女尸,她们身上还穿着专为孕妇提供的宽松服装,可此时已经被硬生生地撕裂开,腹腔中只剩下脏器散落一地。

如此血腥可怖的凶杀场面却没能让在场的专员们有半点反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比这还要血腥可怕的事情……非要说的话,经验较少的倒不是没有。

如各位所见,此等撕裂伤势根据照片鉴定并未借助其余工具,行凶者疑似使用双手完成行动,因此被计入疑似混血种作案。

那是足以让大多数未有过杀生经历的人直接生理性反胃吐出来的一幕——

他们来到这里时,有的人是异国游客,有的人是求学考察,还有的人是疾病求医……而这些都只是披上的外皮。

洁白的病房被大量鲜血泼洒得看上去像是一个屠宰场,只是看着就让人感觉有冲鼻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执行部的任务也是分等级的,最低级的只需两個调查专员,高一级的需要配备行动小组,人数根据任务难度而定。

数十名执行部专员再度神情一凛。

施耐德教授开口说道,他的声音听上去像是用沙子在毛玻璃上打磨,且一上来就直入主题。

现在,他们齐齐换上了精致的行动服装,配备武器,看上去就像是即将踏上战场的精英。

先天执行部圣体!

“死者皆为住院孕妇,死亡时间是三天前的凌晨3点,死因为腹部撕裂大出血而亡。

“诺玛,介绍任务细节。”

戴斯蒙将目光扫向会议桌侧面的楚子航,只见他一脸平静面无表情。

好吧,期待在这种事情上看到楚子航的反应简直是痴心妄想,那家伙简直就是天生的冷面杀手,让人怀疑是不是患有面瘫。

“好的。”但凡是从卡塞尔毕业的学生都极其熟悉的女声从他们的耳麦中响起,与此同时屏幕上的画面也被切换到一组图片。

如同某种猛兽袭击进食过后的现场。

根据事后尸检报告,所有死亡孕妇腹中即将诞生的胎儿都不翼而飞。”

诺玛将所有调查内容按照述说的进度一一呈现。

这活肯定不能让施耐德教授来干,他的声带就像是一支竹竖笛上贴了几十天的笛膜,稍微大点声或者使用时间稍长些就有彻底损毁的可能。

“由于此次事件发生在人流密集的纽约布鲁克林区医院,混血种的存在,消息一旦引爆引发舆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事件优先级极高。

基本情报介绍到这里,各位专员可以提问。”

“此事还没有媒体报道是因为我们出手管控了吗?”一个专员发问。

“不,此次事件并未引发报道,因为布鲁克林区医院在事发当天就伙同警局进行了管控,他们的院长和布鲁克林区警局存在金钱贿赂关系。”

诺玛回答。

“医院担心这件事被报道后会让人怀疑他们的安全而导致患者大量离开,警局担心此件堪比邪教仪式的凶杀案引起游行活动影响他们的业绩评定。

二者一拍即合,联手完成了消息封锁,受害者家属得到的只有骨灰和‘医疗事故’的说辞……以及十万美金的赔偿。

布鲁克林区医院地处穷人区,大多数来这里看病的人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好,十万美金已经足以收买他们不做追究。

事实上,根据数据调查,在这几位受害者家属得到赔偿后,布鲁克林区医院接收的住院孕妇短时间内激增,其中部分本该无力支付住院费用。”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诺玛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为了可能到手的十万美金,那些听说这个消息的穷人们将即将生子的妻子送入了一个有混血种的“地狱”。

他们并不知道里面有混血种,也不知道是真的医疗事故还是其他危险,只知道可能赚一笔钱还甩脱了累赘。

“这类事情没有发生在其他医院吗?”另一位专员询问。

“根据我们与纽约警方、fbi获取的所有案件记录显示,没有,类似的作案手段也并未在历史上的其他时间发生过,因此基本可以确定布鲁克林区医院就是首起作案现场。”

“勉强算是个好消息。”施耐德教授发话了。

“是的,首起作案就意味着不熟练,露出破绽,留下痕迹的可能大大增加。

根据行为心理评估推测,行凶者在初次完成行动后,有极大可能为了‘熟悉感’在原案发地邻近作案。

这是因为此类行动地点还未让对方感到厌倦,但如果事故进一步增多,我们就必须考虑到流窜作案的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