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华娱之风起2005> 222.第222章 偷拍(4K)

222.第222章 偷拍(4K)(1 / 2)

第222章 偷拍(4k)

夜色像一张漆黑的大网,悄悄地撒落下来,笼罩了整片大地。

京城协和医院前,停着一辆面包车,狗仔卓韦和搭档冯柯默默蹲守。

前段时间章子依与以色列裔富豪男友很高调,也很甜蜜,旁若无人的当众亲吻。

再加上章子依频繁的透漏自己想嫁人,想生孩子,几乎在每场采访中都要谈论关于17岁就想结婚生子的愿望。

不少媒体怀疑她在用语言铺垫什么,有小道消息称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已经怀有身孕。

虽说目前体型上还未显露出来,但逐步减少工作,似乎佐证了她在为自己临产做准备。

娱乐圈中的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往往是粮草未动,兵马先行。

章子依是国际巨星,名声誉满海内外,如今怀孕了,这么大个事不先来个前期的铺垫炒作怎么行。

况且她不止一次表示自己的梦想就是将来有个可爱的小孩。

种种因素凑到一块,这事愈发显得真实起来。

卓韦和搭档冯柯为了搞清事情原委,拿到第一手大瓜,在得知章子依今晚可能会来协和医院时,便早早的过来趴窝。

“老卓,搞瓶红牛提提神。”

烟头泛着红星嗖的一下飞出车窗,卓韦接过饮料,道:“谢了。”

“你说风行工作室要是拿下这个消息,咱哥俩是不是能再回巅峰?”冯柯调了下照相机。

卓韦笑道:“当然,章子依可是国际巨星,只要消息被证实,不管是卖掉还是报道,咱们都发了。”

“真怀念在光线的时候,那会多风光,圈子里谁见了咱俩不抖一抖。”冯柯挺起腰拉上拉链,夜里终究是凉了点。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咱们现在自己单干,迟早能再创辉煌,做大做强。”

冯柯跟着吆喝:“没错,再创辉煌,做大做强!”

话说卓韦这个人,有些江湖气,从小的职业梦想就是当记者。

在他看来,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穿梭在街头巷尾捕捉新闻线索的记者们,简直就是大侠和神探的合体化身。

可天不遂卓愿,上中专时,他学了冶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机关坐办公室。

卓童鞋在办公室待得如坐针毡,痔疮都快被逼犯了。

正巧机关当时有个下属的电影院,一心想当记者的卓韦,向领导申请调了岗,去电影院当起了检票员。

当检票员的闲暇时间,他利用职业便利,看了一场又一场免费电影,又重新拿起多年没看的课本。

五年后,终于特励志地拿到了汉语言文学的自考本科文凭。

那是2000年,纸质媒介的繁荣还远没有到达顶峰的时代。

天荆日报旗下的《每日新报》,在当年元旦宣布创刊。

那时卓韦还不叫卓韦,叫韩彬江。

韩彬江凭借自己的神侃绝技,征服面试官,入职成为《每日新报》的一名文化线记者。

入职没多久,他就展示出对新闻信息优于常人的捕捉能力。

当时长影厂因为一些老员工的安置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自觉此事不简单的小韩,用江寒为笔名,写出了一篇《某影厂偷卖土地私建风景区》的新闻报道。

可还没等他得意完,长影厂领导的电话已经打到了报社,怒骂报社发表不实新闻,还怒气冲冲地说要起诉笔名叫江寒的记者。

报社领导一边压着几万头草泥马在内心奔腾而过的怒火,一边点头哈腰表示一定开除肇事记者。

结果,小韩的报道写完没多久,长影还特娘的真就卖了地。

而小韩也因此事,改名为石宇,继续奋笔写新闻。

2000年,姜闻导演并主演《鬼子来了》。

片子还没过审,就被送去戛纳参赛,最终还得了戛纳评委会大奖。

但因为题材敏感,导致这部在国际上得了大奖的国产电影,在国内却没能如期上映。

片子赚了吆喝,却没赚到钱,本来姜闻就已经够堵心了,小韩偏偏要让他堵上加堵。

兴奋的小韩童鞋,赶紧持笔写下《姜闻参拜某社为哪般》的新闻。

新闻发出后,瞬间在娱乐文化界炸了锅。

姜闻憋着不敢吭声,但他的朋友们却一个个拔刀相助。

舆论很快反转,事情越闹越大,这一次,《每日新报》彻底保不住小韩了。

小韩被炒鱿鱼时,同样是刚从报社离职的曾广明,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

时任光线传媒总裁的王常田,想要办一份只写娱乐新闻的报纸,取名《bigstar》,找来了曾广明任主编。

说起来,曾广明也是个野人,刚当上总编的光明兄,就找来了韩彬江这块烫手山芋。

彼时的小韩,因为在媒体圈里混不下去,已经跑去了某广告公司任职,接到曾广明的出山电话,撂下挑子就去了京城。

同一时间,曾广明又经人介绍,认识了摄影师冯柯,这人曾是射箭运动员的小伙子,也是出了名的能打能拼。

当年刘晓沁在最当红时,因税务问题进了号子,后在姜闻帮助下被保释出狱。

正式进军“狗仔”界,化名卓韦的小韩童鞋,和冯柯联手,拍到了一条大新闻-刘晓沁出狱首照。

此战让他俩在京城狗仔队里出了名,之后更是频频出手。

尽管常常踩着底线跳舞,但借着读者的“窥私欲”《bigstar》销量扶摇直上。

2004年,在卓韦和冯柯等人的策划下,《bigstar》推出了一期京城明星住所大比拼的特辑。

将范兵兵、黄小明、冯晓刚、周讯等人在京城的住所位置,悉数标记在地图上。

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明星的不满,认为《bigstar》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在越来越多明星的联名抵制和舆论压力下,自知不宜久留的卓韦和冯柯,一个辞职去了《新京报》,一个去了某浪。

至此,曾在“狗仔界”创下短暂辉煌的卓冯两人,第一次分道扬镳。

入职《新京报》的卓韦,过得并不开心。

因为《新京报》对娱乐线不够重视,卓韦并没有专属的摄影记者。

这个时期的卓韦,为了完成自己的kpi,不得不取一些哗众取宠的标题,满嘴跑火车。

2006年4月,他写了一篇题为《窦惟和高缘离婚后,每月只给她500块生活费》的稿子。

没想到窦惟这人性子倔,拿着报纸就杀进了报社,要找卓韦火拼。

恰巧当时卓韦不在社内,气急败坏的窦惟冲到报社楼下,烧掉了另一位记者的汽车。

最终,冷静下来的窦惟去了派出所自首,觉得前途无望的卓韦,也因此事离开了《新京报》。

离开《新京报》后,在老领导曾广明的介绍下,卓韦去了《南都娱乐》。

《南都》思路清奇,决定采用“外包”的形式,雇佣一支“狗仔团队”。

卓韦当之无愧的成为狗仔队队长,自觉势单力薄的卓韦,又挖来老搭档冯柯。

风行工作室自此正式成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