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华娱之风起2005> 240.第240章 展望

240.第240章 展望(1 / 2)

第240章 展望

三人轮番打趣过后。

宁昊笑了笑:“目前我们国内的电影产业还不够完善,等什么时候电影院的建设达到饱和,各类型的电影观众数量和票房增长放缓,慢慢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到那时,如果还能拿到高票房才是真本事,现在属于垦荒期,拿下这个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

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成绩充满侥幸,全因走对了路子。

随着国内电影愈发市场化,已经出现许多种类型片。

在这些类型片中,喜剧从目前看最有可能出成绩。

原因一是成本比较低,不缺投资,能以小博大,另一个就是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宁昊明白他走了条捷径,哪怕总是对外标榜自己拍的不是喜剧,是生活的荒诞,是黑色幽默。

但喜剧的本质没变。

大抵是醉了,他今晚的话忒多,接着道:“说真的,我感觉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存在问题,过分注重票房,忽视内容。”

陆远瞥他一眼,不置可否。

宁昊今年32岁,因“疯狂”系列大获成功,既有钱,又有名。

按照大多数导演的想法,名利双收后,一定会拍一部自己想拍的片子,想在不同领域尝试探索和提高。

陆远多次听宁昊自我批评过《疯狂的赛车》,称这部片子不是从电影创作本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

其人对艺术有一定的追求,这也是《无人区》立项的主要原因。

可电影归根结底是一种产业,一个生意,一件商品,生存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以前国内几十家电影制片厂,几乎每个省级单位都有,结果全销声匿迹。

因为电影卖不到钱,就会被市场淘汰,包括港岛,湾湾之前的电影公司都是如此。

黄博毫不客气,翻着白眼当即怼了回去:“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没票房谁特娘的给你投资。”

宁昊没搭理,自顾自道:“我觉得吧,一部电影如果最后票房只有三千万,但百分之九十的观众看完都觉得不错,那就值了。”

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道:“相反,如果卖了一亿,观众看完都说‘这个傻逼,拿我们当二逼忽悠呢吧’,那还不如不拍。”

“没错,电影终归是门艺术,是解释生活,也是在探讨人生,内核不能丢。”徐铮一脸赞同。

陆远诧异,真没看出来,这光头也有点追求。

宁昊点点头:“是的,电影毕竟是一个文化产品,如果不能够提炼出来它的核心,会很空,很虚,没啥意思。”

“噗。”

陆远启开一瓶啤酒,给他们仨满上,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随着资本陆续进场,商业大片时代开启,逐利现象会越发严重,票房即一切,无法避免。”

他承认电影是门艺术。

艺术品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它的价值,却最是需要用金钱来维系。

到底是讨好大众市场还是坚持做自己,这是理想与现实。

从2002年张一谋的《英雄》开始,时代已经变了,多方因素影响,许多导演拍电影的初心和理念已经被时代洪流无情的碾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