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红楼兵仙> 第278章 新礼乐

第278章 新礼乐(1 / 2)

今天这个日子,无论到哪里都会显得非常拥挤。

实际上也是人挤人的。

讲道理其实空地多的是,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挤到一起去。

但奈何今天的寿星公人在延光院,于是乎原本还算宽敞的延光院瞬间就挤进来好几百人

贾珲从没觉得延光院是如此的陌生,陌生到站在门口的他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脚了

可算是知道摩肩接踵到底是什么样了。

不过好在太尉的名号还是有点用处的,只听一声“太尉夫妇来了!”,挤在院子里的人就尽力的朝两侧缩了缩,好歹空出一条通道来了

其实本不该这么多人的,本来有资格来这里的人要么是皇亲贵胄,公侯伯勋贵以及那些文官的一二品大员的家属。

奈何皇亲贵胄当年差点被一波带走,剩下的这些皇家子弟就算把还在月子里的娃都拉过来站在这也都显得延光院太过空旷。没办法,上皇便同意了让在京子爵们进来.

这下子确实不空旷,然而却变成拥挤了.

贾珲甚至一眼就能瞥到好几个自己的旧部.

不过好在拥挤的也只是庭院,大殿里只有皇亲勋贵们与一二品大员们,总算是宽敞了下来。

进了门走到上皇跟前,贾珲便轻轻一拽李纨的袖子,与她同时大礼参拜了下去:““臣贾珲携夫人贾李氏贺上皇寿,愿上皇寿考征宏福,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瑾玉宫裁快快起来,赐座!”事业有成家庭也幸福美满的晚辈来为自己贺寿,上皇顿时乐的合不拢嘴,连忙招呼着内侍赶快搬两把椅子过来.

上皇自然是知道李纨的字的,毕竟她也是经常带着贾家的小辈们过来看望上皇后的,上皇后知道李纨的字后,那上皇自然也就知道了。

“谢上皇!”伸出手来轻轻一托李纨的胳膊借了他一份力,头顶着好几斤翟冠和穿着二十多斤衣服的李纨也没有丝毫吃力的站了起来.

李纨自然而然是不太适合待在这里的,于是朝着上皇告退一声,便跟着内侍去了别间去找上皇后等女眷们去了。

贾珲也安然坐上了内侍给搬过来的凳子上。

“啧啧,瑾玉,小夫妻挺恩爱的嘛!”上皇笑着揶揄道。

刚才贾珲的动作上皇自然看得很清楚了。

“呵呵,夫人她力气不大,怕臣担心她殿前失仪,却是让上皇见笑了,恕罪恕罪.”贾珲笑嘻嘻的回答。

“哼,圣驾前嬉皮笑脸,还有没有点规矩了?”坐在一旁的义忠郡王皱着眉头一脸不爽的朝着贾珲喝道。

自从华清宫叛乱后,义忠郡王可是夹着尾巴低调做人好几年了,生怕上皇一想不开连带着把自己给剁了,缘由都自己给自己想好了,叫“勾结东宫余孽造反”。

毕竟当年的那群人可是明说了那个小太子陈平远只是个幌子,他们的终极目的是扶他这個当年的正牌太孙上位的。

吓得他可是把自己王府的钱财全都悄悄换成了银票,还从王府往城外挖了好几条地道,甚至还秘密包养了几艘小船,为的就是在上皇或者什么人要杀他的时候能带着全家老小有一线生机跑掉.

一直过了好些年,陈平远成婚,王妃都怀上了崽子了,上皇跟当今都没有处理他们这两脉东宫余孽的意思,义忠郡王这才放下心来。

今天一见从小与自己就八字不合见面就打架的贾珲,又忍不住顶了他一句。

“哟,王八从终于舍得从壳里钻出来了?”

“你个狗东西满嘴喷什么粪,我弄死你!”

贾珲嬉皮笑脸一句话让义忠破了防,胆战心惊过了这么些年让他的心思越发敏感,尤其是由不得别人说他一句与胆小相关的话

“哎呀大哥,算了算了.”陈平远见势不妙立马扑在了义忠的身上就往后拖。

“起开!”热血上头的义忠哪管什么有的没的?扒着陈平远的脸就要把他推开。

可亲眼见证过杀得满身鲜血身上还挂着碎肉、宛若杀神的贾珲的陈平远哪里会轻易手?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大哥,虽说关系一般,但在这朝堂上总归是有一个能抱在一起取暖的人,他可不能让义忠就这么没了:“不行啊大哥,你打不过他的,你会被他打死的!”

“我”闻言,义忠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你说的话虽然没错,我也很赞同,但

你能不能不要说得这么直白啊!我不要面子的吗?

“嗤哈哈哈哈!”上皇却被陈平远的话给逗乐了。

对于贾珲跟义忠八字不合见面就打架这件事情,上皇已经看开了。反正瑾玉下手有分寸,义忠也打不过瑾玉,索性就当看个热闹了。

“哎,要打就赶紧打,打完了快上席,朕饿了!”

“哼!”义忠很是顺滑的下了上皇给的这个台阶,冷哼一声,被陈平远摁回了椅子上。

贾珲也不再瞪着义忠看了,眨了眨眼睛缓解了一下眼部疲劳。

换成平日也就罢了,可今天总归是上皇的七十大寿,见血不好,就算上皇不说也打不起来的。

“不打了?”上皇环视着二人问道。

“上皇恕罪!”贾珲抢在义忠发声之前先起身告罪,慢了一步的义忠只能瞪了他一眼,而后也连忙起身告罪。

“不打了算了,唉以为还能有点额外节目助助兴呢”上皇阴阳怪气道,“罢了罢了,大喜的日子,朕也就不罚你们了,你们这两个东西唉.”

上皇揉了揉额头,这两个狗东西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和睦了。

“算了,走,吃席去!”

。。。。。。

上席之前还是有点流程要做的。

比如说,文武百官与诸王勋贵们齐齐向上皇贺寿。

于是乎,在延光院的老少爷们也绕去文武百官静静等候的地方,等待着寿宴正式开始。

如同大朝会一样的站位,文武分置两班,文班依旧由首辅李湷为首,诸阁臣尚书紧随其后,再往后便是剩余的大小九卿、侍郎郎中等五品以上在京文官。

嗯,并不一定都是京官,一些来京城办事的地方官也在此列。

同样的武班也是,在京的五品及以上的武将全都来了。

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贾太尉,甚至还位处诸王之前。

毕竟皇帝封王爷那叫“封”,而太尉那叫“拜”,能当王爷最主要的还是王爷们命好,投胎技术高超,而太尉那就很难遇到一位了,所以,贾珲这位太尉就位列诸王之前。

诸王之后则就是按照爵位大小、资历、年龄来排列的诸公侯伯们了。

只听门内法号轰鸣,文武两班所有人瞬间挺直了腰杆,神情肃穆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