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第八十八章 淳化模式,声名远播

第八十八章 淳化模式,声名远播(1 / 2)

到底怎么做到的?

要知道,现在死死盯着淳化县的,可不只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冲着秦枫来的,但其他人虽然听不到秦枫的心声,至少能看到那一块块水田里金灿灿的稻谷,能看到那满圈的肥猪,能看到天天长大的鸡雏,能看到家家户户用一根奇怪的管子就能点火做饭的神迹。

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上元县来了、江宁县来了、句容县来了、溧阳县来了、溧水县来了、江浦县来了、六合县来了……

他们当中,有的是闻名而至的农人,想要学习淳化模式,在自己家也搞一点动静出来。

有的甚至是当地的县令派人前来,学习考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先进的经验在自己的地界上也能铺开,往大了说改善老百姓生活,往小了说也是自己未来升迁的政治资本。

这其中有消息灵通的,甚至已经辗转打听到,其实淳化县县令秦枫,凭借这些不可思议的政绩,早就够得上提拔重用了,但因为他自作主张,扣下税粮私自使用,这才让上官不喜,最后闹了个无功无过。

可是,秦枫会犯错,他们不会啊!

只要去芜存菁,做出成绩但又不得罪上官,铺在面前的,岂不就是通天的青云之路?

别说派人来学习了,有好几个毗邻县的县令本人,都不止一次拨冗前来,想要学一手本事。

渐渐地,秦枫和秦枫所掌管的这一方淳化县的土地,名声不胫而走,很快就已经不限于应天府之地。

只不过在那个年代,交通极为不便,路途遥远的外乡人,纵然听到淳化县的种种神奇,一方面不敢置信,另一方面也很难千里迢迢过来,只为了实地考察一番。

难,是客观的。

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被困难挡住。

尤其在前途渺茫,甚至性命攸关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更何况只是远赴千里来学习一些足以逆转形势的新技术,新方法。

这一日,恰逢大丰收,淳化县却迎来了数位不速之客。

这些人都是男性,身材矮小,却目光精悍,常透着一种警惕的光芒,似乎对身边的一切都绝不信任,甚至包括自己的同伴。

为首的一位,名叫堀部弥兵卫,自幼习武,身手不凡,此番远渡重洋来到大明的国土,听说了淳化奇迹,再三思忖之后,还是决定亲自来看一看,或许这里就隐藏着他苦苦寻觅的破局之法。

破局,自然不是指大明的时局。

堀部弥兵卫来自日本,隶属于醍醐天皇麾下,对醍醐天皇誓死效忠。

这时候是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

与大明一海之隔的日本,正处在“南北朝时代”,国内为了政权更迭,形势越发激烈,双方剑拔弩张。

从1336年开始,醍醐天皇便逃离京都,在奈良北部的吉野一带重新建立政权,号召各武士集团为自己所用,以便重新一统天下。

而另一边,足利幕府也在京都重新拥立“光明天皇”,否认后醍醐天皇的合法性,并要求民众彻底效忠。

由于两个天皇背后都有政治势力支持,所以后醍醐天皇与光明天皇的两党相争,迟迟分不出胜负。

久而久之,日本便形成了“一天两帝南北京”的混乱局面,上至皇族、贵族,下至武士,都在为不同的天皇效忠卖命,分化出吉野、京都这两个政治中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