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灵异>赛点> 1954 生死瞬间

1954 生死瞬间(2 / 2)

全场,一片惊呼。

因为高文这一拍回球也有出界嫌疑,基本就是压在边线上,边裁坚定不移地合拢双手做出界内手势。

德约科维奇的脚步几乎就要跟不上,最后时刻再次展现自己的柔韧性,一个滑步劈叉,双手反拍一兜,不管他是否愿意,他只能兜球,下肢、上肢、身体已经延展到了极致,低点击球兜出一拍斜线——

大对角。

这一拍球,绝境之上的防守击球,却成为德约科维奇绵里藏针防守反击的时刻。

深度。

落点。

德约科维奇充分利用自己的兜球,将网球推向高文反手位的边线位置,整个球场的横轴线都已经打开。

尽管高文脚步保持从容,顺利到位,但回球的深度挤压到自己的挥拍,正手推了一拍直线,效果稍稍低于预期,借力打力没有能够完全控制住抛物线,整个速度、衔接都慢下来,给了德约科维奇喘息空间。

踏踏,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横穿全场,利用助跑的惯性,整个人腾空而起,在肩膀位置完成高点击球,一拍横扫。

正手,斜线,“i”。

前一拍才刚刚完成防守反击赢得些许喘息空间,这一拍就进入无氧状态直接展开扫射一举扭转局势。

“正手vs正手1.0”,正面碰撞。

“正手vs正手2.0”,上旋和平击的牵制。

“正手vs正手3.0”,在变线的边缘拉扯。

“正手vs正手4.0”,角度与深度的较量。

力量。速度。旋转。落点。线路。

德约科维奇和高文的强强碰撞,始终在牵制也始终在博弈,两位球员都在挖坑也都在算计,脚步始终在保护自己的反手位,时时刻刻警惕对手的边线,同时利用正手形成牵制,如履薄冰地僵持起来。

其实,旁观者都能够看出来,两个人都在试图通过节奏、线路等等变化限制对手,并且寻求变线机会,但对手全神贯注完全戒备,一旦自己率先变线,反而可能落入对手的陷阱里,于是就僵持起来。

高文似乎要变线,但没有;德约科维奇似乎要变线,也没有。

按照往常经验来看,高文往往是更加大胆的一方,但此时此刻,两位球员的气势死死纠缠碰撞在一起,坚守正手不仅仅是一种执念而已,更是一种战术层面的牵制与试探。

呃!啊!

尽管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正手斜线对拉,但每一拍击球都能够感受到多重变化,体能的消耗非常严峻。

德约科维奇也好,高文也罢,两个人都需要从丹田深处发出嘶吼来完成合力,对抗与纠缠的紧绷也伴随着网球一来一回越来越焦灼起来,那一声声怒吼宛若气势之争般,在空气里炸裂、碰撞、燃烧。

紧绷!

紧绷到了极致!

你来我往的碰撞,寸步不让,任何一点点动摇任何一点点偏差,可能就要丢掉这一回合的对抗平衡。

眼看着高文就要变线,却再次选择斜线。

“正手vs正手5.0”,发力与借力的胶着。

然后。

率先顶不住的是——

德约科维奇。

在正手和正手的正面对决里,反而是德约科维奇的正手顶不住力量和旋转的缠绕,小小上前半步,利用借力打力的一拍推挡,率先变线。

但这一拍变线,不是为了得分,而是为了布局,力量、速度、落点等等都没有追求极致,更像是过渡球。

果然!

球场对面,高文三个大跨步就已经顺利拍马赶到,但体能剧烈消耗也已经进入无氧状态,没有办法做细致调整,于是双手反拍也是一拍规规矩矩的扎实击球。

斜线,扫射,发力。

没有花样也没有技巧,全靠实力。

反手斜线推向边线附近,没有压深落点,反而稍稍浅显一些,将角度撕开,球场对面的德约科维奇就被调动起来。

跨步,跨步,全面大跨步,德约科维奇的移动速度瞬间提升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