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铁血铸新明> 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

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1 / 2)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今虽托陛下洪福,卢建斗有幸歼敌近万,恐也多有损伤。想必是隐匿不报,以取悦陛下。

可建奴尚有七万铁骑盘桓在京畿附近,其境内尚有控弦之士几十万。若陛下强行举行献俘仪式,恐刺激建奴。

要是他们不计一切,大举南下,不仅和谈不成,怕是也难以抵挡建奴兵锋之利。

依臣之见,万万不可逞一时之快,置国家于水火兵戈!”

唉!

崇祯长长叹气,胸中郁郁难平。

从十七岁登基,至今十一年。

初登帝位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藐视唐宗宋祖,想要和一帮大臣共同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力挽大明于狂澜之中。

可身边别说什么经邦治国的王佐之才,就连稍微能合他心意的人都没有。

好不容易有卢象升和杨嗣昌稍微顺眼,偏偏他们又水火不容,相互构陷。

身在帝位没有一天是快乐的,等待他的只有日复一日无穷无尽的奏章、廷议、召对、日讲经筵。

同时,前线不断溃败的战报和国库空虚的奏疏也摆满了他的御案,难啊!

崇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自小袭信亲王,长期的呼奴喝婢使得他性情严急苛刻,刚愎自用。

另一方面从小的孤独寂寞和危险处境让他敏感多疑,过分自负,但在紧要关头却又总拿不定主意。

“陛下,要说这个卢总督也真有些本事!

老奴记得前些日子,他曾上奏说要大败鞑虏,并以性命担保,想不到才短短几天时间里,竟然一战歼灭近万鞑虏。

且有一个贝勒、几个固山额真、几十个甲喇额真头颅,此等大捷近几年何尝有过?

便是当初宁远大捷也没有此战消灭的鞑虏人数多。

要是让京师臣民知道,必举国欢庆。”

王承恩看见崇祯皇上长吁短叹,左右为难,想了想,还是走上前说了这番话。

与刘瑾、魏忠贤这些祸国祸民的太监不同,王承恩是个忠贞不二,且有民族气节的一个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李自成打进京城,满朝文武改换门庭之时,依旧无怨无悔陪崇祯吊死煤山。

“王伴当,朕也知晓。奈何兵临城下,左右为难!”

也就是身边亲近的太监,崇祯才会露出他的软弱一面。

“老奴倒是觉得卢总督说得对,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既然已经说了开头,接下来王承恩也没有什么好顾忌。

杨嗣昌有私心,他是知道的。

朝廷对建奴屡战屡败,整个大明人心士气全无,难得有一次大捷,这是机会。

作为久在身边的奴才,他多少了解崇祯帝的性格。

崇祯悚然而惊,他是个极为自负和在意名声的人。

有一次御史王宗把他比作汉文帝,原本是马屁之言,但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

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等的皇帝,觉得和自己比根本不值一提。

还有一次吏部给事中杨河提到了唐太宗,崇祯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

其实就是得唐宗宋祖之类的人物也比不上自己。

这次议和之所以偷偷摸摸,不敢公开支持杨嗣昌,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不错,朕原本也是这样想,险些被杨文弱所误导。

以打促和,也不失为一条好计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