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汉储君> 第二百七十七章 刘盈封公

第二百七十七章 刘盈封公(2 / 2)

随后诸臣赶到,按照预定的礼节,护送刘邦灵柩,前去长陵安葬。

刘盈、萧何、韩信、曹参、刘交、张良。君臣六人,陪伴着棺椁入葬。

至此,大汉第一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入土为安。

大汉江山,彻底落到了新一代人的手里。

苍天似乎早有预感,也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为这位黑帝兼赤帝子送行。

君臣没法立刻返回,便去了长陵大殿,暂时休息。

萧何坐下之后,看了看龇牙咧嘴的曹参,突然笑了。

“怎么?又犯病了?”

曹参无奈,“疆场厮杀落下的老毛病,昨天我就知道,强忍着到了今天,却是有些熬不住了。”

萧何叹道:“咱们都老了,也就是太尉,尚且年轻,还能辅佐陛下,我等老牛老马,退下来也好。曹参,你就别心怀怨气了。”

曹参立刻涨红了老脸,哼道:“萧相国,你怎么能如此污蔑我?我对陛下忠心耿耿,天日可鉴!”

曹参大声争辩,太阳穴上,青筋条条绽出。

这时候张良倒是笑道:“萧相,其实我看这样还挺不错的。我也一把年纪,如果能退下来,让儿子承袭爵位,也好休养生息,还能多活几年。”

萧何点头,“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不妨定个规矩,凡是六七十岁以上,体力不支的彻侯,都可以提前让后辈袭爵,自己也好安享晚年!”

曹参翻了翻眼皮,突然笑道:“这个主意好,反正我也退了,他们也别想例外!”

这三位聊着,渐渐地,就把话题引向了一个不错的方向。

刘盈又看了看韩信,心说你该说话了。

韩信一笑,“陛下,臣现在还年轻,真是不好说什么,仿佛我有意欺负老人!”

萧何哼了一声,“早知道你如此,我就不该举荐你!”

张良也道:“没错,论起来还是我先瞧出了太尉的才能,如今太尉安汉兴刘,凌烟阁第一人,当真是风光无限!”

韩信咧嘴道:“陛下,您瞧见了,人家萧相和留侯都不满了,臣还是辞了安汉公算了。”

“那可不行!”

刘盈摆手,“这是朕欠考虑了,平章军国重事,只能位在宰相之前……这样吧,师父受封晋国公,曹相受封齐国公,同为平章军国重事,辅佐朕治理天下,以备咨询!”

萧何一怔,曹参却是急忙道:“陛下,如此封赏,置齐国和晋国何地?”

刘盈一笑,“齐晋两国,还是留在史册上吧!国公一级,不再给封国了。”

曹参想了半晌,也无奈点头,苦笑道:“好啊,这才是大一统的气象,臣佩服陛下的格局……对了,那留侯怎么办?”

几个人的目光瞬间落在了张良身上。

张良却是浑身不自在,“我,我未有大功,又未曾出任三公之位,齐国公何必害我?”

一句齐国公,意味深长。

刘盈笑道:“师父,您老人家是阿父公认的三杰之一,下邑献策,才有大汉江山社稷……朕加封师父为韩国公,平章军国重事,入政事堂,以备咨询!”

……

云散雨歇,刘盈和群臣返回未央宫。

随即刘盈就颁布了圣旨,加封三位国公,同为平章军国重事。

眼瞧着以备咨询的队伍,迅速扩大,朝野上下,议论之声纷纷而起。

大汉已经有了五位国公,安汉公韩信、周吕公吕泽,这两位却是没什么。可后面这三位,全都占了昔日大国。

晋国公、齐国公、韩国公……按照刘盈的意思,这三位都没有实封,只有封号。

也就是说,这三国不会存在了。

而且往深了一想,既然有了国公,多半也就没有王!

也就是说,往后皇子要想封王,就只能往外面封,中原之地,没有他们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