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第258章 燕国变故(2 / 2)

甚至于,若非这次情况紧急,碧水剑阁和天越宗这边,也不会轻易向他们泄漏这个消息。

“对了……”

江成玄和沈如烟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

便听沈如烟道:“坤虚山的坤虚道友,以及海真道友,他们不参加此次战役吗?”

“二位有所不知。”

这时来自天越宗的李明空忽然开口。

“坤虚和海真二位道友都是散修。

本国由谁执掌,只要不动他们的那点地方,他们都不会太过在意。

当初他们之所以愿意和我们一起,清剿七莲魔教余孽,乃是因为魔修乃是我们的共同大敌的缘故。”

听到李明空的这番解释,江成玄和沈如烟也都明白过来。

的确。

坤虚和海真二人,可以说并没有多少的牵挂。

门下的门人数量也没多少。

其占据的地盘更是有限。

就算他们梁国的碧水剑阁和天越宗被灭,换成了郑国和蜀国的宗门,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同理。

若是郑国和蜀国的宗门占据了梁国。

他们也不会对几乎无牵无挂的坤虚和海真道人怎样。

相反,他们还会设法拉拢。

再不济,也不会让他们那样的金丹散修,沦为自家的敌人。

所以。

在当前的这场战役上,坤虚和海真两人,并不会偏帮哪家。

除非有人与他们之间的交情,到了他们不得不入场插手的程度。

否则的话,静观事态的发展,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接下去。

众人并没有耽搁太多的时间。

江成玄,侯东白,古越风,姚一方,文淑君,李明空六人,当即是出了碧水剑阁,来到了那座可通往燕国的传送阵前。

此处被设置了四阶的隐秘和防护阵法。

若没有相应的阵盘和传送令符,别说传送,就连发现此间的这座传送阵,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因为此去路途较远。

加上传送阵一次所能传送的人数有限。

所以。

无论是碧水剑阁这边,还是天越宗,亦或者是江成玄他们,都没有携带门人和后辈。

侯东白很快从他自己的身上,取出了一百枚中品灵石,随后镶嵌进了眼前的传送阵内。

启动这一类的传送阵,若光靠普通的灵石,显然无法满足开启的条件。

唯有中品以上的灵石,方才能真正开启这一类的传送阵。

嗡!

随着侯东白将他手中的那枚传送令符彻底激发。

传送阵之上,立即放出一道白光,随即包裹住了在场六人。

待到这阵白光散去,江成玄六人赫然已是离开了梁国,出现在了燕国那一头的传送阵前。

看了眼周围的环境,多次来过燕国的李明空顿时认出,此处距离那风家还有较远的路程。

以他们金丹真人的速度,过去最快也要费上大半天的时间。

倘若中间还要设法隐秘身形,不被有心人察觉的话,那么这当中所需费的时间,最短最短,也要一天半左右。

也不知道那风家是否能坚持那么长的时间。

若对方手中,还有四阶破阵珠这一类宝物的话,那结果,还真的会让人非常担忧。

所幸,四阶破阵珠这一类顶级的战略级宝物。

纵然是郑蜀两国七家金丹势力,想要拿出第二颗,也绝非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但要是真有,且他们还舍得果断动用的话,那就真的要看命了。

事实上,即便郑蜀两国不动用四阶的破阵珠,此时的燕国风家,形式也已是极其可危。

整个风家的护山大阵,光芒不断的晃动。

负责主持大阵的两位风家金丹老祖,风志南和风志玄,也早已是面色苍白,体内的法力几乎枯竭。

若非旁边有来自真武天宗的金丹长老断一刀,以及少阳山的金丹长老葛云林,从旁不遗余力地协助,恐怕这时候的风家,早就已经是坚持不住了。

但就算这样,凭借郑蜀两国七家联合十四位金丹,以及战后剩下的四十几位紫府的联手攻击,风家的护山大阵,也已然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短则半日,长则三天。

风家的护山大阵,必然会被打破。

到了那时,别说整个风家会因此而覆灭,就算是断一刀和葛云林,以及由他们所带领来的门人,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全部丧命。

“断道友,葛道友,梁国和云国那边的同道,他们还没有来吗?”

这时,风家的风志南,不由是看向断一刀和葛云林,有些艰难地开口道。

他一旁的风志玄,也是满含期待地望来。

便见断一刀和葛云林齐齐苦笑了下。

只听断一刀道:“两位道友还请继续坚持一下,若无什么意外,梁国和云国的道友,两日内,应该便能抵达风家。”

“两日吗?”

风志南和风志玄不由都暗暗咬了咬牙。

说实话,两天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得下来。

但眼前的局势,已然是关乎到了家族存亡。

纵然难以坚持,他们也会拼劲一切。

就在风家这边,正说着话时,位于风家护山大阵外的十四位金丹修士,此时一些人也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其中一位拥有金丹六层修为的黄衣男子沉声道:

“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不行。

要知道,如今你我在这风家,已经是耗费了大半日的时间。

按照这种情况下去,我们想要打破这护山大阵,恐怕还要耗费一到三天左右的时间。

那个时候,我们谁都不能保证,梁国和云国的支援是否会到来。

万一在他们到来前,我们还无法打破这风家的护山大阵,那么你我七家如今所做的一切,很有可能会打水漂。”

此人乃是郑国元阳谷的金丹老祖。

名叫郭元生。

听到他的话,在场的十几位金丹,眸光不由都是微微一闪。

这时,就听一位穿道袍的六旬老者道:

“那依郭道友之见,你我应当如何?”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