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93章 新钱令,银行开【二合一章】

第493章 新钱令,银行开【二合一章】(2 / 2)

心想,辛亏那天没听王大贵的话去衙门前抗议,不然今日肯定也被抓。

然后他就感激起宣政员许和来。

<divcss="ntentadv">

次日。

许和来到巷子里,宣布了王大贵的事。

“王大贵是收了私钱商人的银子,故意散播谣言,企图阻碍‘新钱令"实施。”

“虽然罪不大,但还是被官府没收()

了非法所得,并罚作一年苦役。”

“希望大伙儿都能对这事引以为戒——不干净的钱咱们不能挣,更不可跟朝廷对着干。”

“若被坏人利用,犯下大事,被定个造反的罪名,可是要掉脑袋的。”

听许和讲完,胡大壮注意到,在街上给人净面的李二叔满头细汗、脸色发白,显然吓得不轻。

毕竟那日他跟王大贵一起在巷子里散播“朝廷将直接禁用旧钱”的谣言来着。

胡大壮不清楚为什么他没被抓,估计是因为没收坏人的钱?

想到钱的事,胡大壮又不禁想到家里存的二十几贯前明铜钱。

昨日许和说,县衙所在的大街上这两日会有一个叫“银行”的新衙门出现。

到时候,他们可以把家中旧铜钱拿去换成新钱。

也不知他家里的二十几贯旧钱能折算多少。

就在胡大壮这么想时,便听许和话语一转,讲起了这事。

“咱们平康坊附近,今日就有一家银行开门。”

“虽然朝廷给了一年的时间,让大伙将旧钱兑换成新钱。”

“但我还是建议,大伙儿尽快把这事给办了。”

“一则,旧钱品质不一,毕竟不如新钱好用。”

“二则,朝廷虽给了一年的期限,但做买卖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愿收旧钱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着急,只要三五个月内办了这事,应该就没问题。”

“不出意外的话,这几天银行那边兑钱的人会比较多。大家要不想去排队,也可以等银行的业务员来咱们坊中收旧钱。”

许和才说完,巷子里的马寡妇立马举手询问。

“许先生,那什么行的人真会来咱们平康坊?什么时候来?兑旧钱的价格跟那衙门里一样不?”

胡大壮等百姓也有类似疑问,听马寡妇问了,便都打起精神听着。

许和道:“按理讲应该是一样的——大家如果信不过,也可以花些时间去银行办。”

“当然,若在那银行业务员处办了,却发现价格跟衙门里不一样,吃了大亏,也可以来寻我。”

马寡妇当即露出笑容,“有许先生这话,我就放心了。”

许和又回答几个了巷里百姓的问题,就离开了。

众人散去。

胡大壮便急匆匆往外走。

他已经辞了码头抗包的活儿,进了七叔公的建筑工队。

只是这几天恰好没活儿,他便闲在家里。

既然没事,他便想去看看那叫银行的衙门开没开门,兑钱的人多不多。

他来到坊外大街上,快走到另一坊的地方,果然瞧见了一个叫“大崋国家银行”的衙门——这几个字昨日许和教过。

但出乎胡大壮意料的是,银行周围围观的人不少,却并没有多少人像许和所说的,去排队兑钱。

他看了会儿,便瞧见一个精瘦男子喜滋滋地走出来,手里还抓着一个钱囊。

立马有人凑到这精瘦男子身边,询问,“这银行兑的新钱什么样?给的是否真比市价多?”

精瘦男子不知做什么的,胆子颇大,被这么多人围观也不见害怕,反而觉得面上有光,有心表现。

他得意地从钱囊中拿出两枚铜钱。

展示给众人看。

“瞧见没,这就是咱大崋的新钱,小的一文,大的当十文!”

胡大壮目力颇佳。

虽然距离不算近,却也看得清楚。

只见那两枚铜钱花样朴素而不失精致。

最重要的是,在()

阳光下泛着灿烂的赤黄色,显得铜色颇足。

不少人都发出了赞叹之声。

“这钱可真好看!”

“可不是,看着比崇祯通宝值钱多了。”

“别提崇祯通宝了,一千个铜板都未必值一贯,看着跟铁钱差不多,哪儿能跟这钱相比?”

“依我看,这新钱铜料似乎比早年的万历通宝都足哩!”

“···”

一阵议论后,又有人问:“这位兄弟,你可兑换了银钱?”

精瘦男子笑道:“自然是兑换了。”

说完,从钱囊里一阵抠摸,拿出了两个银灿灿的钱币,顿时吸引了众人目光。

胡大壮也看过去。

只见这两个银钱也是一大一小,却要比铜钱精美。

看起来更像有钱人家的银饰,而非钱币。

精瘦男子这时介绍道:“这个小的便是一角银钱,大的是一元。”

周围人又议论起来。

“这银钱可真好看啊。”

“不仅好看,而且好用——十角当一元,以后再也不用剪银子、秤银子了。”

“那估银师傅岂不是要失业了?”

“失业好啊,生得我们花银子老被抽成。”

“别的不说,就冲朝廷银钱、铜钱造得这般好看,就值得兑!”

议论间,不断有人离开,前去银行兑钱。

不过一小会儿,之前还没什么人的银行大门前竟排起了队。

胡大壮等众人散开,才凑过去问那精瘦汉子。

“这位大哥,这银行旧钱对新钱真比市价高?”

精瘦汉子略微诧异地看胡大壮一眼,便道:“那当然,不过也没高多少。”

“方才我拿一千一百个崇祯通宝,兑了钱。若在市面上,就那种成色的崇祯通宝,估计得一千一百五十文才能算一贯。”

“新钱令”规定,大崋铜钱五百文为一贯,兑换银币为一元,即旧制白银一两。

胡大壮算数不怎么好,一时竟不知精瘦汉子占了多少文钱的便宜。

精瘦汉子见此一笑,拍了拍胡大壮肩膀道:“小兄弟,别算了,我占了至少七八文钱的便宜。”

“你家若是有铜钱,赶紧拿去换吧,若是晚了,说不定价格会变呢。”

说完,这精瘦汉子就离开了。

胡大壮依旧算不明白,但到底知道,银行确实是多给了。

于是赶紧跑回家去,准备先拿几贯钱来银行兑换试试···

······

数日后。

南京紫禁城。

天心殿。

绣衣卫副统领白晓生、审刑部左侍郎解学龙、督察院特事司郎中苏观生、财政部国库司郎中易应昌皆在。

却是“汪恩文等私钱商人阴谋阻碍、破坏新钱令实施”一案已经了结。

几个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便一起来向刘升做汇报。(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