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126章 喜知煤矿!李三说,再等等

第126章 喜知煤矿!李三说,再等等(1 / 2)

第126章 喜知煤矿!李三说,再等等

“还有一件喜事要禀报首领。”李长文面带笑意地道:“前几日,探险队在华西营西边十余里的地方发现一座煤矿,虽不知储量如何,却可露天开采。”

“是吗?”刘升听了大喜,“我先前还在担心冬天各营地燃料不够呢,没想到居然就在附近发现一座煤矿!探险队当记一大功!”

在北美这边人多了之后,探险队的人员配置也有所增加和变化。

不论是刘升,还是李长文等民政管理者,都知道矿产的重要性。

因此让几个懂得探矿的人员也加入了探险队。

刘升更是从硬盘中寻找到古法探察金银铜铁煤这五类主要矿物的知识,打印出来,编纂成小册子,让探险队队员们自学。

他原本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毕竟他也不知道后世加州各种已知的矿都在哪里。

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探到了一个煤矿。

当真是令人惊喜。

李长文没想到刘升这么高兴,忍不住道:“煤炭确实是不错的燃料,听说炼焦之后用来炼铁、炼铜皆可。

不过仅是取暖的话,到底还是不如木柴好用。烟大不说,百姓若不知通风换气,还很容易中毒。”

这下轮到刘升惊讶了。

“此时已经掌握煤炭炼焦技术了?”

李长文倒是没深想刘升话语中为何用“此时”,点头道:“属下也只是听人说过,并未见过,更不懂此道。

不过,首领既然从舞阳搜罗了许多炼铁工匠,里面兴许有懂得炼焦之法的人。”

刘升回过神来,知道他还是低估明清时期的民间各类技术发展程度了。

说到底,明末清初距离后世也才四百年而已,并不是很久远。

后世二十世纪末农村的许多生产技术、生活用品,说起来都和明清时没太大改变。

所以,还真不能小瞧了古人。

他笑着道:“那些炼铁工匠中有懂煤炭炼焦技术的人固然好,即便没有,我也可以传授给他们。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个蜂窝煤和煤炉制造技术,可以让煤炭变成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可以让煤炭燃烧时不再有较大烟气和毒气,配合煤炉还可控制火力,让煤炭长久耐烧。”

李长文听了很是惊喜。

“首领竟有此妙法?”随即又担忧道,“不知那蜂窝煤和煤炉制造起来是否困难,费用如何?”

刘升笑道:“先生放心,蜂窝煤和煤炉造起来都很简单,费用也低,绝对可以让所有百姓都用得起。

一会儿我就将相关技术拿出来,先生去匠作营找人照办,最多几日就能造出来。”

李长文听了先是一喜,随即又尴尬道:“首领,此前各大营地都忙着伐木储存柴火,挖掘沟渠池塘,煤矿尚未安排人开采。”

“无妨,下午我就转运难民进来,到时候先生就不缺干活儿的人手了。”

随后,刘升与李长文商量将迁徙到这边的两万难民如何安排。

最终决定,将其中会水、会捕鱼的青壮及其家人,送往龙首湾盐厂附近,建立第六个营地。

该营地将以渔业为主,农业、伐木业为辅,刘升便给取名渔场营。

另外,再分派几千人去煤矿附近建立第七营地,以开采煤矿为主,农业为辅,取名煤场营。

李长文听了都忍不住吐槽,“首领取名未免太过朴实。”

刘升笑道:“朴实有什么不好?这名字百姓一听就知道那里是干什么的。

而且,咱们来北美垦荒,就是需要这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精神!”

李长文无奈一笑,“首领说得对,是属下着相了。”

除了新建渔场营、煤场营,刘升暂且不准备新建别的营地了。

因为冬季到来,又多雨,移民再开辟新营地会很不容易。至于渔场营、煤场营,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不得不建。

所以,剩下的难民便准备分散到华初营等五大营中安顿,等到明年春种时抽选人手,往北边建立新营地。

为什么是往北边?

一则,刘升想尽快扩张到后世的萨克拉门托去,寻找那里的金矿,采矿淘金。

二则,据刘升了解,加州中央谷地天气主要受太平洋到西海岸的什么气压、风带影响。

在冬季,越靠近海湾一带(中央谷地与太平洋气流交通地带),遭遇恶劣气候的可能便越大。

另外,因为冬季雨水较多,下游遭遇洪水的可能也更大。

毕竟如今这里还处于蛮荒状态,不像后世加州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设施。

所以,华部要想通过垦荒发展农业的话,前期还是沿着新洛河往上游去、往北去比较好。

至于下游到入海口,以及后世的旧金山海湾一带,可以发展渔业、伐木业、矿业。

跟李长文说完安顿新移民的事,刘升便巡视了华初营、华西营。

至于其他三大营,确是没时间巡视了——昨天才下过一场大雨,道路泥泞,不方便骑马,只能步行,他巡视完两个营地就到中午了。

匆匆吃了顿午饭,刘升便去转运难民。

十几天前到大水瓶寨的一万余难民,已经在张谷英、李富昌等人的安排下,来到刘家寨排好队。

刘升只需站在“门”旁边推一下难民的后脑勺就行。

以刘升的状态,基本可以保持一两秒中一个人。

但他不可能一直重复做推人的动作,中间肯定是要歇息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