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第130章 下落

第130章 下落(2 / 2)

道一见完成了法华大师所托之事,觉得浑身轻松,就想离开少林寺。张子铨道:“且慢,我说来这里拜会隐士,可不是随口说说。”说着,他领着道一朝寺后走去。

走着走着,前面传来一阵小孩子的读书声,道一猛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这里时遇见隐居寺后的孙老,在他的指点下才去戴云观找林道长。张大哥说的隐士莫非就是孙老?

果然,张子铨带他来到孙老教书的地方。孙老见到他们,又惊又喜,让孩子们提早放学,然后请两人到他住的屋子说话。

“你找到张侠士啦。”孙老笑着对道一说。

道一连忙行礼:”多谢老先生指点。“

张子铨在一旁说:”道一,你可知这位老先生是何人?他姓孙名真辅,曾在宋为谏议大夫,随少帝南下,崖山之后隐居于此。“

道一再次行礼。张子铨又对孙老说:”老先生可知,道一与高和尚是结拜兄弟?”

“竟有此事?”孙老扬起眉毛,“如此一来,子铨老弟你不也是他的大哥了么?哈哈。他从我这里走后,我听林道长说你早已离开戴云寺,那么他又是如何寻到你的?”

张子铨道:“那时我已投入许夫人军中,法本师兄让他去找许夫人。我却已奉命前往广东联络林家。”

接着,张子铨便把道一去广东找他,正碰上泷水起事,以及之后投奔欧南喜,直至三支义军联合攻打广州的经过告诉了孙老。

当听到梁起兴叛变导致欧将军在广州城下遇伏,以及吴兴黎德的船队在伶仃洋大败的事时,孙老气得浑身发抖,拍着桌子骂道:“我大宋就是叛徒太多!先有刘整,吕文焕辈,后有留梦炎,蒲寿庚,统统当了叛徒,真是气死我也!”

说着,孙老连连咳嗽。

等他气消了,张子铨问道:“我在欧将军那里听说黄华在闽北造反,不知眼下他如何了?”

孙老说:“黄华八月间以数万人举旗,不但攻下浦城,崇安数县,还围困建宁府,并追高兴至江西铅山,声势颇大。后来高兴得两浙援兵后在铅山大败黄华。黄华损兵八千,又调头南下,谋取泉州,却又为福建省兵所败。如今他已退回建宁附近,正以全军围攻建宁府。”

道一心想,孙老隐居废墟之中,却对福建战事了如指掌,肯定有人一直给他通风报信。

只听张子铨道:“多谢老先生。”

孙老叹了口气:“子铨老弟何必如此客气。老朽风烛残年,又手不能缚鸡,只能尽此微薄之力了。”

张子铨道:“目前江南士子人心动摇,有些或迫于生计,或不甘寂寞,已有意出仕,为元廷卖命,而孙老先生不但自己誓不为官,而且训令子侄也不得仕元,实在令人钦佩。”

孙老说:“子铨老弟过奖了。毛道士对我讲过叶李在临安召集仕子之事。我虽居于此废墟中,却也有一番肺腑之言要同这些人讲。”

他转脸看向道一:“倘若毛道长不急于离去,容我修书一封。毛道长若返回大都时路过临安,不知能否替老朽送达?”

道一心想,又是要我送信啊。也罢,自己身上已经带了几封给全真教掌教的,也不在乎多这一封。况且回大都,总是要路过临安的。

于是他拱手道:“在下乐意效劳,不知老先生要我送给何人?”

孙老手捻胡须道:“此人曾是我门生,姓周名密字公瑾,号草窗先生,在宋为义乌县令,后任两浙运司使。崖山之后,隐居家乡吴兴。其家不但殷实且世代书香,藏书累巨,号称有书四万卷,家中筑有藏书楼数座。我听说他现已迁居临安葵辛街。

公瑾结交甚广。我这一封书信,你交给他便是。他会将信中所言转达给那些败类听。”

道一点了点头:“请先生放心,在下必不辱所托。”

于是,孙老取来纸笔,当场修书一封,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气呵成,道一也未觉等了很久。信写完后,孙老附上地址,将信交给道一。道一和张子铨便辞别孙老,离开了少林寺。

回到清源山西侧的道观,与其他人会合后,张子铨从身上取出一千贯要分给大家。高理和马兮彤都说自己身上钱很多,用不着。只有道一,南下时带的钱已经花完,一直在用法本让他带给张子铨的,囊中早已羞涩,于是他又笑纳了二百贯。

......

众人旋即离开道观,直奔泉州城而去。到了城门口,见大群人正围着一张布告看,不断有人摇头叹息。

道一等人也挤过去看。只见这张布告上说:官军近日在伶仃洋与两广海匪的决战中取得空前大胜,击毁敌船千艘,歼灭海匪万余,阵斩敌酋黎德,马南宝,生俘敌酋吴兴,敌酋黎浩只身在逃。官军并且乘胜占领海匪盘踞的井澳岛,一举结束多年海患云云。

道一看到马南宝的名字,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时就听身旁珂儿叫道:“小姐!”道一扭头一看,马兮彤双目紧闭,已经瘫倒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