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四国演义系统> 第465章 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塌陷—3

第465章 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塌陷—3(2 / 2)

在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行为,是苏宁凭借自身强有力的白银储备而推广开来的,大量的建材和人力,都是从周围购买和聘请而来。当然,本地人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很多经济上的实惠,但是,她们的收入虽然提高了,可是物价和各种成本却也在跟着提高。

更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这些道路在修建成功之后,那些呼啸而过的车辆,却把物资运到了更加遥远的东方。

是的,东西方的物产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让它们在商业上有着巨大的互补优势,疯狂的贸易额也因此而产生。

但中部地区却没有因为这种疯狂的贸易行为而受益。

来自西方的东西往往带有浓厚的西域特征,无论是矿产,还是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收藏品仿制品,甚至简单的食物和衣服。都能够给西域都护府本地的各种商业产品带来严重的挤压。

因为它们本身的产量就小,没有足够的人口参与到相关的产业当中来,这让它们在市场上没有太高的知名度,而在生产工艺上,它没有领先不了别人多少,所以想要达到物以稀为贵的效果,其实并不容易,更让人糟心的事,西域都护府的各种矿产资源,在西边的那些地区基本都能够找到。但是西域都护府境内却缺少开发这些矿产的人口,于是他们只能看着那些拉满了矿石的车辆,从他们的门前呼啸而过,将那些东西运输到凉州的核心地区去进行加工。

对于来自东方的那些货物,百度拥有着类似凉州体系的风格,粮食对于凉州体系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整个中部地区都不需要担忧这一点。我在供应链上是不需要担心的,至于在售价上是不是值得担心,那就纯粹要看居民的收入问题了。

反正没有哪个量少,愿意将自己的粮价并到生产成本线以下。而供求关系对于商品价格来说,并不是决定因素。未来的世界史范围之内都很少出现两种体系这种情况,但这也意味着类似的情况一旦出现,就将对苏宁的统治秩序产生巨大的威胁。

其实劳务输出原本也是东部地区比较重要的一种经济现象,至少它可以帮助中部塌陷地区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军队上人数相对缺乏,加上关中子弟向来就有尚武的传统,这让大部分的新鲜劳动力,最终流入到了国防体制当中,而不是经济领域之中。

至于苏宁的第三项措施进行的就更加让人无语,那些资本家们似乎只在乎自己的钱财,而不在乎什么当年的情怀,他们对于苏宁的号召几乎不置一词。而且他们忙碌的理由,也足够让苏联感到恼羞成怒,因为他们正忙碌着开办更多的工厂,将技术资金之类的生产要素都集中在东部和西部两个地区,如此长久下去,中部塌陷的问题将会越发严重。整个凉州体系会变成一个丑陋的哑铃,而曾经荣耀一时的核心地带则将成为不能承担两头重量的脆弱杠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宁不得不动用了自己的最后一项武器。虽然风险很大,但不如此,恐怕很难改变凉州体系核心地区的经济风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