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游戏竞技>舍弟诸葛亮> 第157章 攻克伪都,大功告成

第157章 攻克伪都,大功告成(2 / 2)

袁术亥时出城,到天亮时已经能抢到三个多时辰时间差。而且河对岸八公山高处没有汉军驻扎,也就不会第一时间发现动向。

一旦刘备以为他是按照约定次日白天再撤,那就又能为袁术多争取到几个时辰。

袁术就是喜欢这种小聪明,哪怕已经如此狼狈。

汉军那边,诸葛瑾和诸葛亮毕竟也不是什么全知全能的神,所以并没能料准袁术撤退的精确时间点。次日天亮后才发现了异常。

这时已是八月二十七,随后刘备让各军重新压上,先把寿春团团包围,再让赵云那一路对下蔡也依法炮制。

刘备一边派人做攻城准备,一边让人喊话劝降。

守将倒也干脆,直接向刘备表示他们有王命在身,需要坚守十日才许投降,确保袁术已经跑远。

刘备也不跟他们废话,说只给他们五天,五天后不投降,将来再破城就不算主动倒戈,而是被俘。

五天时间已经够袁术至少逆流行船逃出三百里了,沿途还有袁术控制的其他县城,就是用轻骑兵追杀都追不上了。

恩威并施之下,寿春守军半推半就,在熬了五天后,觉得也对得起袁术了,也不怕将来袁术万一翻盘会不会追究,然后在刘备的又一波如约而至威慑攻势下,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

此后两三日内,下蔡、阳渊陆续被和平接收。整个过程中,刘备也装模作样又追击了一番,深入汝南郡境内百十里,但并无所获,也就虚晃一枪退了回来。

这个姿态摆过了,也算是对得起曹操假借朝廷名义颁发的讨逆旨意,不至于在曹操那儿落下把柄。

刘备清点了一下三城被留下断后的部队,至少又是万余人被汉军俘获。袁术在寿春周边的四万大军,只带走了三万。

只不过这剩下的上万人,素质非常差,都是有计划挑剩下来的,刘备粗略看了看,只有两三千适合继续当兵,其他全部发遣屯田。

……

九月初二午前,受降完毕、进入寿春城后,刘备志满意得地巡视了一圈,第一时间吩咐人把伪宫中的逾制之物全部拆掉。不过那些名贵的装饰和建材倒是没必要砸毁烧毁,完全可以挪作他用。

然后,他就站在伪宫的台阶上,勉励众将:

“顺利拿下伪都寿春!此番讨逆大业总算克尽全功!诸位都功不可没,无论是子瑜、孔明设计吓退袁术,还是云长益德等佯攻威慑,缺一不可!我自当上表朝廷,一并为诸将请赏!

袁术残贼流窜汝南,流窜英霍山区,那也是曹操的事儿了,我军已经把扬州境内被袁贼占据的土地,每一城每一寸都拿回来了!可喜可贺!”

关羽张飞等武将齐声为贺,其中张飞忍不住兴奋地大大咧咧嚷嚷:“大哥,攻破伪都之大功,曹操怎么也得封大哥一个车骑将军了吧!”

关羽连忙在旁边阻拦了一句:“三弟不得胡言!曹操自居车骑将军,怎舍得以此职授人?除非是曹操厚颜,先把自己升为骠骑将军。”

张飞一脸不爽:“曹操不就是仗着迎天子迎得早了些,他于讨逆有多大功劳?连寿春都是我们打下来的!”

最后还是刘备亲口制止:“益德!封赏自有朝廷公论,岂得妄议!

何况今日之战虽胜,终究有些侥幸。袁术并非死于我手,可能还会负隅顽抗、在汝南挣扎一年半载,我等自当谦退!”

张飞听刘备都亲自开口呵斥了,这才住嘴,讨了个没趣。

好在关键时刻旁边还有诸葛瑾、诸葛亮在,他们的身份很适合打圆场,于是出来缓和氛围:

“主公所言甚是,主公的官职、爵位,确实不该自请,可由陛下斟酌独断,方显我军对朝廷之尊奉,甚至在曹操之上。

不过麾下诸将的功劳,陛下远在许都,也不甚清楚,还是在奏表中一一建言,再请陛下定夺,也好给陛下提供一个参考,免得忧劳圣心。”

刘备闻言,立刻顺水推舟答应了。他本就是情商极高之人,哪能不知道诸将跟着他搏前程,都想尽快高升。他自己的官职不好开这个口,为手下人开口则是全无压力。

以他现如今左将军的身份,表几个杂号将军已经是很合适的了,并不存在逾越。所以麾下众将,也就一个诸葛瑾,因为已经是伏波将军,得看朝廷的意思,其他人他刘备自己都可以“建议”。

当下刘备便吩咐在城中设宴庆功,随后又找来孙卲、孙乾、简雍,跟他们商议写奏表的事情。

此番平定庐江、伪淮南尹二郡的过程中,论攻坚的功劳,最大的还是关羽,毕竟独当一路,拿下濡须、居巢,又跟太史慈合力打下舒城。至于最后的合肥和寿春,算是诸将一起努力的结果,谈不上谁明显功劳更大。

甘宁的攻坚功劳排第二,毕竟是独力攻下皖口、皖城,但他和太史慈是分享南路军的攻坚任务的。至于诸葛瑾,他对南路军有全权统筹,但诸葛瑾地位太高,刘备只要提到他做了什么,不用写表他什么官职。

攻坚功劳排名第三到五的,分别是赵云、太史慈、张飞。

赵云是因为超额完成了任务,额外攻破义成(蚌埠/凤阳),否则按照原计划,他跟张飞一样,都只是佯攻,应该排在太史慈之后。但赵云自己争取到了机会,终于有望追平太史慈和甘宁的官职。

而斩将、破军俘获的功劳方面,赵云和张飞明显高出其他三将一截。赵云截击打崩了纪灵,还击杀了纪灵。张飞则是最后蹲到了刘勋,生擒刘勋,对合肥的迫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把斩将、俘获的功劳和攻坚的功劳全部核算下来。最终就变成了关羽、赵云第一梯队,张飞、甘宁旗鼓相当,而太史慈稍稍落后。

不过考虑到太史慈已经是校尉了,他在刘繇麾下归顺过来时起步比较高,相比之下甘宁此前还是“都尉大圆满/半步校尉”,这次争取两人都平级升到中郎将,也算是公平。

孙乾便按照刘备的意思,把众人功勋一一写明白,再加了一些辞藻修饰,请刘备亲自过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