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游戏竞技>舍弟诸葛亮> 第219章 有人抢食的时候,当然要先吃锅里的,再吃自己碗里的

第219章 有人抢食的时候,当然要先吃锅里的,再吃自己碗里的(2 / 2)

诸葛亮觉得“众所周知”的事情,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得这么细,旁人才能理解。

刘备越想越觉得靠谱,不由发自肺腑地感慨:“先生料敌千里之外,竟能如亲见,真乃大汉之幸,大汉无忧矣!我怎么记得,哪怕是一两年前,先生在这些远略谋算方面,也还不及令兄,但进步实在是太神速了……”

这番话对外人说是不合适的,但诸葛瑾诸葛亮是亲兄弟,也就不存在嫉贤妒能的问题,刘备就实话实说了。

他是亲眼见证了诸葛瑾这三年多的变化的,也亲眼看到诸葛亮这两年多的成长。

说句良心话,刘备现在回想,认为当初刚来时的诸葛亮,只是在技巧工艺、治水营建方面可圈可点、与他大哥不相伯仲。在劝农理财方面,比他大哥还稍逊半筹。至于战略、治军、用兵,当时与他大哥差远了。

但仅仅一年后,诸葛亮在工巧治水、劝农理财上就彻底追平了大哥,后来甚至有反超的趋势。

在治军方面,因为建安二年一年跟着关羽厮混,诸葛亮也是飞速成长,如今也超过了他大哥,甚至还在军队的指挥通讯系统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创见,在某些细节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只有在战略眼光、外交拉拢、政局离间、具体用兵方面,这原先是诸葛亮的短板,刚出道时只有些理论知识,比他大哥差远了。

但近三年的历练后,如今刘备已经确认,诸葛亮在战略眼光和外交分化拉拢上,也追平他大哥了。

现在只剩下御下用人识人、亲自指挥用兵者两个方面,诸葛亮依然不如他大哥,但照着上面那些方面的成长速度,刘备估计用不了几年,诸葛亮也能追上来的。

而这个年轻人,还要再过一个多月,才正式满二十岁啊!在外面这年纪就相当于一个多月后才刚行冠礼呢!

当年宋夫人和子瑜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孔明的后续成长潜力,果然还在提前抢跑六年的子瑜之上!

……

刘备在那里回忆感慨的同时,诸葛亮却没有闲着,他见主公没有再问问题,就自顾自顺着刚才的思路往下推演,沉浸回了自己的世界中。

不一会儿之后,诸葛亮突然偶有所得,一拍折扇,主动对刘备分析道:“亮前年也曾北上冀州,见识了不少袁绍身边谋士的作风。

愚以为郭图贪功,田丰喜欢趁虚而入,此二人必不会劝袁绍持重以换取大义名分。所以此番袁绍暂时休战,郭图田丰肯定是反对者,他们一定是在催袁绍速战速决!

相比之下,沮授当年就曾劝袁绍迎立天子,前年我在河北时,也见过沮授劝袁绍以声援杨太尉、孔少府为名,实则支持吕布、施压曹操——所以此番劝袁绍持重换取大义者,必是以沮授为主!

其余许攸审配逢纪,具体意见如何,我倒是无法预料了。但如果只有沮授一人支持缓战,以袁绍之优柔寡断,必不会听从,所以那三人里,肯定有至少一个甚至数个,是支持沮授意见的。”

这个问题刘备都没问,完全是诸葛亮主动奉送的附加题,不算在卷面分内。

刘备原本还在感慨,听诸葛亮都主动抢答了,愈发惊喜笃定:

孔明不但能算出袁曹反应,甚至还能仅凭他两年前去过一次邺城,就推算出袁绍的决策过程!

隔着千里之外,揣摩袁绍麾下两班谋士里、目前是哪一派的观点暂时占了上风、被袁绍听取了。

刘备顺着诸葛亮的思路,把这些细节都捋顺,终于决定探讨一下己方的对策。

毕竟把敌人研究得再明白,也终究要靠实际战略来落实,否则就是白白预测而无法利用。

刘备诚恳而又满怀期待地问:“那先生以为,袁曹如今这个‘一方以时换名,一方以名换时’的格局,我军又该如何具体利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问题,诸葛亮倒是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袁本初前几日派人来联络时,主公就以‘不知曹袁,只知匡正朝廷’的态度应付过去了。

可见我军此前摆的‘无论谁讨国贼杨丑,我们都声援’的姿态,已经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对事不对人’超然的地位。就算袁绍胜了,也依然会暂时将我们视为盟友。而曹操胜了,暂时也不会跟我们翻脸。

所以眼下我们不需要对袁曹的正面战场、提前过多介入。相比之下,我们更该盯着曹操在劝降张绣后,还有哪些动作。

比如孙策是否会立刻表态响应曹操、反对袁绍。孙策的表态,又是否会给我们讨伐的借口。又比如刘表的荆南之地,张羡原本就听调不听宣,是否有可能拖后腿,是否会有更多的不服者冒出来,这都是我们应该优先解决的。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主公目前还没有与袁曹直接争的实力,曹操就算击败一两次袁绍,以袁绍的强大,也会需要好几年时间慢慢被削弱,曹操是吞不下袁绍的。

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孙策,或是荆南的某些不稳者——而我更建议,如果荆南真的出现不稳,我们应该先以荆南为重,然后才是孙策。

孙策已经比我们弱不少了,如果我们不去主动进攻孙策,孙策想来打我们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不用惧怕两线作战。相比之下,荆南如果有不稳,是可以速战速决的。一来他们的实力远不如孙策,二来荆南有事,刘表会跟我们抢着平叛,甚至交州士燮也可能对五岭一带的一些要隘垂涎下手。

所以对于荆南,是需要抢的,谁先下手就是谁的!相比之下,孙策已经被我们彻底包围,除了东面是大海,其他方向孙策不与任何诸侯接壤。

一个是碗里的,一个是锅里的,有人抢食的时候,当然要先吃锅里的!碗里的反正已经是我们的了,又不用急!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真得有这个实力,确保抢锅里食的时候,能护住自己碗里。

这就需要两只手都有一定的力量,东守西攻。东边力弱,确保碗里不被抢,西边力强,先抢锅里能抢多少是多少。西边瓜分殆尽、抢无可抢后,再抽调人手东归,把碗里的慢慢吃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