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贡生> 第576章 一夕之间声名狼藉

第576章 一夕之间声名狼藉(2 / 2)

朱祐樘百思不得其解。

这次出海,仙草还没找到,但财已经发了。

本以为造船和出海的事,是在陪张周闹腾,只是用信任去博取一个机会……谁知道机会博来了,还带回来钱财,且这些钱财是不用进户部府库的,就属于皇帝私有。

当皇帝的只觉得银子好,也没想过这些白银流入,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

就算朱祐樘有一定的见识,在思考问题上也不会那么全面,主要在于这年头的人只读四书五经,对于经济学等没有什么概念。

那些东西,都是要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形成理论。

或许在后世一个普通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但在这时代却是深不可测的高深学问,在于没人去发现,或者说不需要去发现……原始农耕社会仅仅知道粮食产出多少,税赋几分,然后以此来养活百姓,完成可持续发展就行了。

“秉宽,明日早朝上,你一定要来,跟他们好好说说。”

朱祐樘跟张周临别之前,还特地嘱咐了一下。

显然当皇帝的也知道在很多事上,他也是门外汉,需要张周这个“懂行的”出来给那些大臣解释一下。

随后张周才在李璋的陪同下往宫外走。

“蔡国公,陛下还让咱家跟您说说英国公的事。”

李璋在外人面前有一股狠辣的作风,但在张周面前,他则显得很谦卑谨慎。

张周道:“我也觉得奇怪,怎么突然英国公的名声,就好像是一夜落地了一般,市井之地都在谣传起来,好像不怕非议朝中大臣,会惹来什么祸事。”

李璋道:“这还是因为东厂派人去传言,也允许民间议论,若不然的话,那为首之人早就被拿下,甚至是问罪。”

“原来如此。”张周道,“那不知英国公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李璋笑了笑,他当然知道张周是在装糊涂。

“公爷,您也该清楚啊,都督府上下谁不知道?头些年,您还没入朝时,都督府内做什么官,如何晋升,还有出外领兵,到各处为总兵等,都是明码标价的,也不是英国公在私相授受,而是整个风气便是如此。”

“是吗?”张周故作惊讶,“难道陛下不知情?”

“陛下自然是知情的,但又如何?过去几十年都是如此,官场上下乌烟瘴气,只要没出大的岔子,明眼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呵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还叫什么明眼人?要么明眼,要么瞎子,没有半瞎一说吧?”

“公爷您说笑了,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也是在这两年,您贵为兵部尚书之后,情况才大有好转的,也跟研武堂出现,为中下层的将领晋升提供了渠道有关,以前可是没有这种渠道的,谁要晋升,全看上面的意思,而陛下对这种事向来不会插手,都是英国公等人自行决定。”

李璋说到这里,显得很痛心道:“前后两任保国公,都是这般人,或正因如此,才会有一些不作为的将领,陛下也会对他们深恶痛绝。”

张周道:“这就是英国公的罪过吗?”

李璋摇摇头道:“英国公的罪过远不止如此,或者说,这反倒是官场的惯例,算不得他英国公的劣迹。反倒是英国公借着手上的军权,做一些违法乱纪之事,除了提拔他的党羽,再是借机中饱私囊,还有对陛下阳奉阴违……这些事,才是陛下要动他的原因。”

张周好奇问道:“英国公还有这胆子,敢不遵从陛下的旨意?”

“唉!”

李璋叹道,“他不是不遵从,而是压根无须遵从,都督府的事很多都是不用陛下过问的,就好像一些涉及到采办等事,连户部都无法插手,陛下也曾派东厂去查过账目,但显然那都是一些流水账,根本无从查起。”

周点点头。

李璋续道:“且英国公这人,气量也没那么大,以前跟文臣之间走得近,才令他名声不错,但都知道他从未涉足到疆场领兵之事,他到底在治军上有几分能耐,也没人知晓,或者说也只会纸上谈兵罢了。若是外夷杀到京师左近,能指望他抵挡来犯之敌吗?”

张周这次选择沉默。

听李璋倒苦水一般在讲张老头的是非,大有一种墙倒众人推的意思。

可问题是,现在张老头这堵墙,好像还没倒。

推得有点早吧?

“成国公、魏国公多是涉猎到南京的军务之事,而保国公和英国公等,则跟京营联系紧密,先前保国公和英国公之间就京营的事多有争论,互相之间也有派系的倾轧,都是英国公占了上风。而今保国公这一倒,英国公算是没了敌手,但陛下也不会坐视他一家独大啊。”

李璋笑眯眯道,“陛下的意思,以后京营的事务,多就是要交给蔡国公您了。”

张周摆摆手道:“我是兵部尚书,京营军务的事,还是要交给都督府的人来做。”

“公爷,您何必自谦呢?再说了,景泰之后,这兵部尚书提督京营又不是没有先例,而您也是都督府的勋臣,以您的威望,军中上下谁人不高山仰止?您做事公正,军中上下反倒希望您及早能掌权呢。将士们也想要个公正的主事之人啊。”

李璋对张周是一顿恭维。

张周道:“可现在毕竟军务,还是由英国公来执掌。”

“快了!”李璋道,“如今事情还在发酵之中,外面传言的激烈程度也会愈甚,英国公到底年老了,他也该让贤,咱家会鼎力相助于蔡国公您。”

张周笑道:“此言尚早,我倒觉得,外人对英国公还是有尊敬之意的,就算有一些流言蜚语,还是不能影响到他现时的地位。”

李璋也笑着回应道:“那就拭目以待。”

……

……

张懋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一堆谣言在外面流传,而他这边也听到一些风声。

“……国公啊,现在外面都在流传,说是您惦记着保国公的内眷,人都还没死,说是您落井下石……那话实在是太难听,在下都不知该如何去说……”

姓钟的幕僚这天跑到城内英国公府,在书房内跟张懋分享他的见闻。

张懋来回踱步,气呼呼道:“一群宵小之人,老夫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岂会在意这点小波折?他们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还有什么传闻?”

“有说您贪赃枉法的,甚至有言官以风闻言事,最近还要参劾您,具体有谁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先前去跟几位科道的人打招呼,他们连面都不肯见,大概是……怕被牵扯进去。国公,最近您可一定要小心,莫要再被什么事卷进去了!”(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