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147章 骚动

第1147章 骚动(1 / 2)

前世在大西北吃沙子的时候,为了加深军民鱼水情,冯都护可没少帮当地老乡干活。

茫茫大漠里,直接步行过去干活,既能拉练又能帮老乡干活。

还能体验先辈的不容易,继承先辈的精神:

既是宣言书,又是宣传队,还是播种机。

反正在冯都护的印象了,除了没有帮老乡接生孩子,能干的都干过。

没办法,南疆的老乡,过得确实要比外界艰苦一些,能帮的,肯定要尽量帮一帮。

什么修水渠,种果树,垒羊圈,拉线路……

别说像摘棉花这种农活,就是弹棉花都能有模有样地弹两下。

虽然技术不求行,但摆摆姿势还是可以的。

常常引得一旁的大妈对着这些绿色装小伙露出姨母笑。

活可能没干好,但效果达到了,军民关系进一步融洽。

至于现在么,冯都护连摆个样子都不用了,吩咐一声,最多是指点一下,自然会有人帮他办妥当。

莫说是弹棉花,就是冯都护想听弹琵琶,都有人给送上最专业的女子乐队。

当然,以冯都护不好女色的心性,自然是没有心情去听什么琵琶的。

他现在更喜欢请人来观赏棉花。

不过可惜的是,刚种下去不久的棉花,才露出芽尖。

与周围长势喜人的麦苗形成了鲜明对比。

若是不注意看,还以为是抛荒的地。

这些日子,有老农去自家地头的时候,看到那一片上好的水浇地就这么荒废在那里,总是忍不住地开骂:

“也不知谁人如此败家,多好的一块地,居然拿来种草!”

远远看去,四周都是长得好好的庄稼地,就它像被狗啃了一样。

若是轮耕也好呢。

偏偏那地还犁得平平整整的,连垅都是推得平平直直的。

再看看地里冒出的芽,很明显既不是麦,更不是黍。

这不是种草是什么?

要么就是误了农时,胡乱种了一些豆?

这主人家,肯定就是个不会种地的。

有这个心情糟蹋田地,还不如租给我种呢!

老秦人性情火暴,对着空地骂了几句,又找不到主人家,觉得不过瘾。

于是恨恨地“呸”了一声,往地里吐了一口痰。

等走到自家的地头,看着长得郁郁葱葱,已经开始抽穗的麦苗。

原本充满怒气的脸,一下子就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伸出手,轻轻地触碰了一下麦叶,粗糙的手,在此时显得无比温柔

如同在抚摸着刚刚出生的稚嫩婴儿。

这份温柔里,甚至还带着些许颤抖。

显示出主人的激动和不平静。

多少年了?

作为一个真正的庄稼汉,种了多少年地,却没有摸过属于自己的庄稼了?

虽然只有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时间,但对于这位只有四十多岁的老汉来说,这已经是大半辈子的光阴。

而且还是最有价值的二三十年。

近三十年里的时间里,作为一个屯田客,他都是在给魏贼干活。

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地,最后大部分却落入了魏贼手里。

非但如此,魏贼的屯田客府,就连冬日里都不让人得片刻休闲。

虽说屯田客不归当地官府管辖,所以不会被官府征发徭役。

但这并不代表对屯田客有管辖权的屯田客府,会轻易放过这些免费劳力。

在黄初年间,也不知是曹丕是与世家豪族做了交易,还是想要收买世家豪族的支持,居然把屯田客府的权利下放。

朝廷只管从屯田客府手里收上来一定的钱粮,不再直接管辖屯田客府的具体运作。

甚至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曹丕还允许屯田客府自寻出路。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某企改革。

曹丕的这个改革,除了喂饱屯田客府的典农官,地方世家豪族也同样吃得饱饱的。

当然,这两个群体,有着相当大的重合……

反倒是在这个改革中的最大群体,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非但没有享受到一点好处,反而被压榨得越发厉害了。

屯田客府一边与地方豪右相互勾结,贩卖国有资产。

一边在应付朝廷的同时,为了能给自己截留下更多的钱粮,越发变本加厉地压榨屯田客的剩余价值。

粮食分成越收越多也就罢了,就连冬日里,都要征发屯田客涂墙建房,铺路修桥。

整年下来,吃不饱穿不暖,又一日不得闲,辛苦劳作。

名为租种朝廷田地的屯田客,最后渐渐沦落成为屯田客府的奴隶。

导致这些年来,屯田客不断逃亡,甚至小规模的作乱就没有断过。

河东作为魏国最大的屯田地之一,稍一挑拨,就爆发出大规模屯田客作乱,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还是汉天子仁厚爱民啊!”种田老汉蹲在地头,看着眼前属于自己家的麦田,感慨万分。

一人就能分五十亩地,而且只要什税一。

屯田屯田,屯你家阿母咩!

越是知道日子得来不易,种地老汉就越是对远处那片狗啃地生气。

忍不住了,又狠狠地往那边吐了一口痰。

不会种地的瓜怂!

哪知刚把这一口痰吐过去,却发现有人来到那片狗啃地,指指点点,也不知是在做什么。

虽然听不到对方是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衣着举止上看,就知道是自己得罪不起的贵人。

种地老汉缩了缩脖子,然后想起双方离得有些远,对方肯定看不到自己的小动作,更别说神色了。

于是面露不屑地转过头,开始给自家的地除草。

“弘高,按冯都护所言,棉花得七八月才会开花,如今不过四月,堪堪发芽,你如此着急过来,又能看到什么?”

站在狗啃地边上的几位贵人,正是从并州赶过来的王晨,以及被他强行拉过来的郭配等人。

两人身后还有一些随从。

王晨正弯下腰,仔细观察刚拱出地面的芽苗。

而郭配,则是有些无奈,劝说道:

“此时至棉花开花,至少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呢,此时能看出什么东西?”

听到郭配的话,王晨站直了身子,看了看周围有如铺了一层绿毯的麦田:

“仲南,我此次过来,可不是单单为了这个事。”

观赏棉花?

单论观赏性的话,再美的棉花,也不值得太原王氏的话事人亲自过来一趟。

他要观赏的是,棉花背后的美。

棉花背后的美,不在于棉花有没有开,而在于计划书里所说的一切,真实性有多少。

真实性越高,棉花自然就越美。

如果冯鬼王设了一个惊天大骗局,那么再美的棉花,在他眼里也是一坨屎——当然,这个可能性不高。

冯鬼王虽然凶名赫赫,但不得不说,其敛财手段,堪比陶朱公。

不管天下世家大族对冯鬼王是个什么看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