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华娱之风起2005> 329.第328章 赔不起!

329.第328章 赔不起!(2 / 2)

实际上包括内地第一部辫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卖肉桥段。

辫子戏最初能火,就是利用老百姓的猎奇心理和“窥淫癖”。

从李翰详到《宰相刘罗锅》,都大篇幅介绍“选秀女”“后宫侍寝”此类内容.

之后才是京城曲艺的各种稗官野史、单口相声、戏说秘史。

比如孝庄和多尔衮睡了没有、雍正改没改诏书、雍正是不是被吕四娘剁了脑袋、鬼子六和慈禧有几条腿、慈禧有多爱荣禄、慈禧珍妃婆媳矛盾。

这些东西是老京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相声曲艺从业者多半指这个吃饭。

而李翰详作为老京城人,对此类可谓信手拈来。

到了80年代,他来内地拍摄《火烧圆明园》系列。

这个系列才是是内地辫子戏的开创者。

由于《火烧圆明园》在内地的成功,反作用于港台,八九十年代港台拍摄了一堆跟风的辫子戏,里面的内容大量抄袭李翰详70年代的辫子戏电影。

随后内地电视剧也跟风《戏说乾隆》《清十三王朝》这类剧,批量生产清宫秘史剧、戏说剧。

比如《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纪晓岚》。

作为辫子戏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的李翰详,他是京圈代表。

虽然逃难跑到了香江,但是80年代回到京城,又立即和侯宝林等京城曲艺干部建立了深厚联系。

现在京圈的大佬、最大的古董商马未度,80年代还跟在李翰详屁股后面转呢,是李翰详教会他如何玩古董这门生意.

所以呢,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京圈也更偏向于拍摄辫子戏。

这年头京圈是老大哥,数十年来,内地辫子戏久盛不衰。

也间接培养了一大票清剧观众。

陆远摇摇头:“辫子戏受众虽广,但其他朝代的受众也不少,《成吉思汗》、《汉武大帝》、《一代女皇武则天》。”

“可你举的例子都不是宫斗题材,《步步惊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宫斗剧。”蔡依侬打断。

“陆远,我不知道你基于什么原因,要用唐朝为背景,但2004年宫斗戏《金枝欲孽》,横扫内地和香江影视界,证明了这类题材以清朝为背景才是大势。”

“这是在做生意,不是玩情怀!”

“现在的影视基地,清朝的景最多,清朝的道具最好找,服化道最成熟,也最便宜,比唐朝便宜,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便宜!”

“除非市场上能出现一部现象级的唐朝背景电视剧,吸引资本跟风,那唐朝的戏就多了。”

“陆远,伱确定自己可以做到吗,你认为仅凭你自己,有资格,有能力颠覆京圈垄断数十年,营造的市场环境吗?”

“我们是在谈生意,谈买卖,涉及到几千万的大投资!”

“大势所趋,清宫剧市场大,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讲,清朝以前的历史不熟悉,唐朝背景国人认知少,大多数国人对唐朝历史的熟悉顶多是李世民、武则天、唐明皇三位。”

“以男性为视角的古代历史正剧逐渐走向衰落,这是事实。《步步惊心》目标观众为女性,为什么不顺应市场,偏要逆势而为,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选择退出,唐人家业小,赔不起!!!”

ps:卡文.

另:《甄嬛传》原著架空,小说套用了唐朝框架,但是改编时郑小龙硬生生换成清朝,缘由颇多,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查查,讲逻辑的话,男主一介演员,暂时没那个能力去颠覆市场,以后说不定。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