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盛唐挽歌> 132.第124章 图穷匕首见

132.第124章 图穷匕首见(1 / 2)

第124章 图穷匕首见

张掖城内甘州府衙门前的那场“水陆法会”,着实给本地佛寺找回了不少面子。它再次向甘州本地的信徒展示了:本地佛寺的力量还是强大的,佛法还是精深的,起码背经文还是流畅的。

甘州本地各佛寺都是派遣精英参加,那些个“大师们”,或超凡脱俗,或亲和友爱,不仅卖相好,而且精通佛语,典故信手拈来。

毕竟,各寺庙虽然有不少假和尚,但也确实是有真大师的,要不然也没办法在本地立足下去。

然而这次大放异彩的僧人,还是那位入西行寺才几天时间,近期声名鹊起的“圣子”。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的保留节目,诸多显宗高僧上前“挑战”圣子,在圣子面前背经文。背完之后,让圣子复述一遍。

在普通人看来,这其实是难度很高的活计。很多人过目不忘确实不假,但那些都是理解性记忆。不仅如此,这样的行为非常消耗脑力。

就算真的可以“过目不忘”,在长时间疲劳战、车轮战的消磨之下,最后支撑不住崩溃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这位密宗“圣子”,却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到这一点,只能用神乎其技来形容。

当然了,这位圣子颇为神秘。有高僧前去用佛语提问,对方都是一直闭着眼睛,显得非常神秘。

……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牛仙客哪怕到了中枢,他的根依旧在河西,这里遍布了他的亲朋好友和青春岁月。

后来圣子又说佛祖梦中告知要去西行寺修行,便来到了西行寺出家。传说他只要睁眼就会有必然会实现的“大预言”!

众人本来以为这些都是编出来的故事,没想到这位圣子是真的“佛祖显圣”啊!

然而,前几天他忽然毫无征兆的睁开眼睛,并对着西行寺住持说:山丹县城以南二十里有洞,产黑金,点燃可取暖过冬。百姓可自取之,此乃佛祖普照众生!

“牛尚书、方使君,属下有礼了。”

严庄十分沮丧的说道。

严庄心中感慨,方重勇这脑子,长大了以后当宰相都有多的了。

不远处的寺院墙角处,在一旁躲起来看热闹的方重勇,对身后已经笑成虾米一样,弯下腰直不起身子的阿娜耶抱怨道:“方来鹊真不是个演戏的料,这么演一看就知道在玩套路。

西行寺院门外,严庄安排的狗托大声喊道,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张云扬官袍漆黑,像是在煤堆里打滚过一般。事实上,他也确实刚刚从山丹县那边回来。

这也反映了大唐官制的特点:官是官,职是职,差使是差使!

牛仙客将奏折收好,直接离开了府衙,准备返回凉州府。此番来河西,他除了冶炼铁矿的事情外,还被授予了“观察处置使”的身份。

那位在西行寺内修行的“圣子”,以前传言他眼睛都已经瞎了!

牛仙客哈哈大笑的拍了拍方重勇的肩膀,对他叉手还礼。

种种作为,显示出一番“成熟官僚”的老练手段,令人不敢小觑。

如果真要把勘探的权力收拢到长安中枢,那工部的规模哪怕再扩大一百倍,人手也一定不够用。

身后是一群本地不明真相但喜欢凑热闹的吃瓜群众,也有样学样的一起跟着行礼,场面蔚为壮观。

方重勇恭敬的叉手行了一礼。

本来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没有头绪的问题,方重勇剥茧抽丝,将其分解成了一个个小问题,然后将简单的解决,困难的留下,集中力量攻关。

“请圣子出来显圣吧!民生困苦,求佛祖普度众生啊!”

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没人会干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蠢事。

“嗯,如此甚好。”

“回尚书,想来问题不大。不过具体行不行,还是需要建设相关的作坊,万事齐备后才能确认。

这封奏折递上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圣人要是没看到甘州找到铁矿,一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本官心里也没底呢。

这种又重叠又互不干扰的制度,本身便是为了约束节度使在边镇滥用职权。到目前为止,这些制度都还在正常运转,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这位传言是瞎子的圣子总是会对前来提问的僧侣淡然回答道:“佛祖曰:不可说。”

甘州本地百姓高高兴兴而来,心满意足而去,可谓是皆大欢喜。

这便是所谓的“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回使君,已经派了几波人到龙首山那边去寻找,但目前为止还是没什么进展,不,应该说连一根毛都没有摸到,什么线索也没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差这一锤子了!

方重勇表面上信心满满,实际上内心还是很焦急的。

等牛仙客离开后,方重勇把严庄找来,沉声问道:“山丹县那边寻找铁矿的事情,还是没有眉目吗?”

看热闹不怕事大,不管佛祖要不要“显圣”,只要有乐子就可以了!

不一会,坐在轮椅上的方来鹊,被人推出来,眼睛睁得大大的!

依旧没什么精气神,身上的气质慵懒,像是整天吃太饱一般。

是不可说,而不是我不知道,这样未免有投机取巧的嫌疑。

而观察处置使这个职务表面上看,跟军队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但实际上,观察处置使不仅可以带兵,而且还可以插手地方事务,直接跟天子汇报。

如果有本地村民或者山民见过,那找到基本上就是三个指头抓田螺,十拿九稳!

于是在这样肃穆而友好的气氛下,本地原本已经剑拔弩张的显宗与密宗佛寺,竟然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堪称是“欢聚一堂”的水陆法会。

哪怕史上留下“庸碌”恶名的人,实际上也很可能是才能卓著之辈,他们的失败,有其时代局限性,更可能是因为古代官场的内卷倾轧,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基哥的战略规划中,节度使与观察处置使的管理区域,并不是完全重叠的,只是部分重叠。一般而言,观察处置使管理的州县,要比节度使更多一些。

“不不不,郎君,不是这样的。

牛仙客利用自己工部尚书的职权,派出专业班子找到了疑似煤矿开采点的地方,实在是帮了方重勇一个大忙。

“佛祖曰:山丹以北龙首山有重石!得之可冶金!一块石,四成金!”

“去办事吧,不要说这些有的没的。”

“行了,我知道了。你附耳过来,我有件大事要你去办一下。”

然后他就被面无表情的法成住持推进了西行寺内,再也没有出来。

其下分四司,为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现代人站在他们的位置,未必能做得更好。

方重勇淡然摆了摆手,一副高人姿态。

大唐中枢的工部,有尚书一人,侍郎一人,总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的颁布。

但实际上,哪怕信息具体到这样的程度,也很可能因为矿点在勘探者百米外的复杂地形之中,而勘探者却对此视而不见!

再说很多铁矿石看起来便是平平无奇,甚至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导致矿石的色泽与形态各异。唯有拿起来掂量一下,会感觉密度明显大于普通的石头。

“山丹以南,是否有产石炭的地方?”

然而在没有“黑科技”加持的情况下,古代找矿,却多半都是“高手在民间”,所谓“专业人士”,其实未必比当地人的搜寻能力更强。

有“大神通”傍身,谁也不敢质疑方来鹊的不凡,这便足够了。大家都是神棍圈子里面混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能说,都是约定俗成的,很多时候拆别人的台子就是在拆自己的台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