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超时空史记> 第307章 永乐大典,三宝太监

第307章 永乐大典,三宝太监(2 / 2)

还是大哥的儿子?

当时他就没有想到四哥,事实也确实没轮到四哥当太子。

谁知,侄儿登基后,就迫不及待的削藩,往死里整他们这些藩王,四哥终于被逼起兵。

两个月前,朱权听到四哥以“奉祖训靖难”为号起兵,心中除开为四哥担忧外,也免不了有这样的想法:

等四哥败了,朝廷或许会收回削藩之策。

谁知,两個月后,事情就变得如此诡谲!

“敢问史官。”

朱权再拱手问道:“不知靖难前后,我府中妻儿会如何?”

“你先回答我。”楚祯把问题扔回去。

朱权没法,只好答道:“四哥以一个都司兵力靖难,想打到应天府太过艰难,不过,若是得史官相助,倒也有几分可能。”

楚祯没接这话,让他和朱棣说吧。

朱棣更不可能说话,等十七弟做决定!

朱权咬咬牙,说道:“若四哥真的是太宗永乐帝,我愿助四哥一臂之力!”

仅是一臂之力,多的没有。

“那行,我跟你说一下史书里你们的事。”

楚祯召出史书,不为别的,单纯增加点可信度,也不必花点数,如此够了。

朱权、张氏、朱盘烒等人,睁大眼睛看着这本神异宝书!

楚祯瞥了一眼,“她是你妻子张氏?”

“妾身张氏见过史官。”

王妃忙再次起身见礼。

楚祯点头,说道:“靖难中,你妻子将会病逝,至于是何年、因何病去世,都未曾记载,只大概推测是在北平府去世的。”

宁王府众人被吓住。

“我怎会去北平府?!”张氏惊讶问,又看向丈夫。

朱棣心里咯噔一下。

楚祯说道:“燕王离开大宁府时,带走大宁兵马及宁王一家。”

“……”

“……”

朱权眼神幽怨的看向四哥。

朱棣一阵尴尬后,忙回答:“史官说了,史书不可尽信!”

楚祯笑道:“的确是,史书里说,燕王领兵来到大宁府时,城墙突然刚好塌了,燕王大喜,领军入城,秋毫无犯,顺利带走宁王妻儿老小。”

“刀笔小吏,胡编乱造!”

朱棣矢口否认,又赶紧说:“史官别误会,我说的是城墙崩塌那段是胡编乱造,没别的意思。”

朱权憋了半晌,才说:“四哥,你在史书里用的什么计谋才抓住我的?”

朱棣:“……”

必然是抓住了十七弟,顺带威胁他,才要走了兵马。

又怕他反悔,干脆请他去燕王府算了。

朱棣含糊道:“我与十七弟多年未见,你嫂子也很想念弟妹,咱们在北平待一块增进兄弟情谊!”

朱权没理会四哥,直接问史官后续的事情。

“咳咳!”

朱棣拼命咳嗽使眼色。

但楚祯一概当做没看见,主打就是一个诚实!

“燕王入主应天府,为永乐帝,宁王要求改封南方,先是求苏州,再求钱塘,最终永乐帝给他封在南昌。”

藩王守边其实是苦差事,几乎每个藩王都想回南方,封地小点都没关系。

楚祯继续说:“之后,有人告发宁王以巫术害人……”

“此乃诬告也!”

朱权生气道,打断了楚祯的话。

朱棣也说:“十七弟怎会巫术?可见史书不可信!”

楚祯看破了兄弟俩的心思,笑了下,往下说完:“永乐帝没有采信,宁王至此弹琴读书,不问外事,寿尽而终。”

半晌,朱权才对朱棣说:“四哥还是要削藩。”

用削藩一词,概括诬告之事。

“削藩是必然的。”

楚祯先说道,意味深长的看向朱棣,希望他能顶得住老朱现出“真身”时的怒火。

“史官为何说是必然?难道就不能兄友弟恭?”

朱棣感受到了杀意。

“不但要削藩,还要革除藩王公侯的世袭罔替、禁止女人裹小脚、废殉葬、改科举,开海禁……”

楚祯列了一些,对二人说道:“这些事情,你们也不必多猜,之后就会知道为什么。现在我说完了,宁王你看着决定。”

朱棣心中虽疑惑,但如今也管不了后面的事,期待的看向十七弟。

朱权想了好一会,才又问:“先前四哥你说的,史官送给你的东西……”

“把电台拿来!”

朱棣吩咐朱能。

楚祯看到,朱能走出殿外,喊了一声:“三保公公,燕王有令,把电台呈上!”

“三宝公公?”

楚祯心中一动,起身走出殿外,众人不解,也跟着走出去。

一位面上无须,三十余岁的男子走来,将一个锦盒双手递给了朱能。

“你叫什么名字?”

楚祯已经猜到,但还是开口问他,想确定一些事情。

“回史官,我小名叫三宝,或三保。”三宝太监恭敬答道。

“你以前是云南人?”

“是云南,十多年前进宫。”

楚祯连问了他一些问题,才让他退下。

众人更是不解,刚才面对宁王时,史官远没有这样好奇,这三宝究竟是何人,比宁王还重要?

楚祯也没有解释,只笑着对朱棣道:“等他立了功,你再给他赐一个名字,就叫郑和吧!”

三宝太监郑和,据说是因为在接下来的郑村坝一战中立了功,才被朱棣赐姓郑。

楚祯不知道待会还有没有郑村坝之战,干脆说出史书里三宝太监的名字。

下西洋的郑和有了,永乐大典还远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