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超时空史记> 第339章 大明打王鞭(8k)

第339章 大明打王鞭(8k)(2 / 2)

“太子妃快请起。”

楚祯说道,她们之前是称呼楚史官的,但上次朱元璋封他为护国真君了,徐氏也知道了此事。

徐氏行了一礼后,方才站起,温和的笑说:“这一年多以来,妾身及丈夫所经历种种危机,难以用三言两语讲述,自当日北平起兵靖难,妾身一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幸得真君相助,平息战乱,使我一家有了今日,殿下也是得真君推举,才被太祖立为太子。”

楚祯笑道:“太子妃你一句‘才’,抹杀了燕王多少功绩?”

朱棣不以为意的笑着,徐氏说道:“此正是殿下之意,朝中众臣与天下百姓皆知。”

见朱棣还默认,楚祯这才想明白,是朱棣借他的名头做此事。

“爹,听说史官来了?!”

朱高煦风风火火的闯进来,见到楚祯在座上,连忙行礼。

紧跟着进来的是朱高炽,因快步走路而气喘吁吁的,来到后也赶紧行礼,楚祯见他肥胖身躯实在难以行拜礼,就让他免礼了吧。

“让他拜!”

朱棣抬手制止,看着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他将来能住在春和宫三十年,全赖真君所赐,不拜怎么行?”

“爹!!”本来已经坐下的朱高煦,腾的一下站起身,一双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

而他大哥朱高炽,却是满脸惊喜,连忙跪下来朝楚真君行大礼,结结实实的拜了三拜:“多谢真君!”

他爹这是给他定下了,他将来就是大明的太子!

朱高煦表情精彩,还是有些不甘心道:“爹,要不您再考虑考虑,该立谁为太子……”

徐氏,朱高燧都看向他。

朱高炽憨厚的笑着,没有多说。

朱棣淡淡道:“你大哥是仁宗,你是秦王。”

“仁宗…大哥是仁宗…我就只能是秦王……秦王?!”

朱高煦震惊看向父亲。

朱棣对他道:“你皇爷爷显灵时,我向你皇爷爷会请示,改封秦王为魏王,把你封为秦王。”

朱高煦人傻了,“我是秦王,秦王……我不是汉王吗?!史官说了,我是汉王,不是秦王!”

“史官说,史书不可尽信!”

朱棣不给他辩驳机会:“就这样定了,你为秦王!”

朱高煦还想再说话,但他母亲徐氏却说道:“煦儿,你该知道你父亲为何想封你为秦王。”

“……”

自比唐太宗的朱高煦,岂能不知?

封他为秦王,就是断了他争储之心。

“可是高煦最后说一句话:“您又怎么知大哥不是李承乾?”

“老二你污蔑我!!”

朱高炽大叫起来,又连忙对父亲说:“爹您刚才说我要住在东宫三十年,儿臣别说等父皇三十年,就是等一辈子都愿意,儿臣恨不得父皇吃了仙丹,能长生不老!”

朱棣看了楚真君一眼,说道:“三十年是虚数,但今日楚真君在,我就与你定下来,三十年后一定让你登基,等你爹把鞑靼平了,派郑和航行去寻新大陆,占了倭国,这些事完成,你就登基,也许用不着二十年。”

兄弟三人都看了过来,父皇志向如此远大?

徐氏笑着劝道:“快别说儿臣父皇的,让太祖听到会责骂你们。”

父子四人都改了口。

楚祯笑了下,朱棣和李世民这两人的太子,稳定度堪比朱标,属于必然能登上皇位的太子。

恰好此时,一袭黑色僧袍的道衍来到,进来后朝楚祯行长揖礼,感叹道:“上次见楚史官之时,道衍实在想不到靖难之役会以此种方式结束!”

朱高炽连连点头。

白沟河太祖显灵一事传回北平府时,在佛堂中为父亲求福的母亲还不太敢信,直到夜晚时,父亲扎营休息,用电台联系上后,他母亲才长舒口气,朝着天上拜谢楚史官和太祖。

史官以一人之力,制止了白沟河的大战。

太祖显灵,又彻底逆转形式,李景隆大军倒戈。

朱高炽得知他爹要在一个月内行军赶往应天府时,忍不住欣喜若狂,为他爹高兴,也为自己和一家人高兴:

他爹要当皇帝了!

他母亲要当皇后!

而他,储君之位有望!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楚史官!

“行了。”

楚祯笑道:“其他事情我就不耽误你们了,燕王你还要准备明日你父皇显灵之事,我自己去应天府各处走一走。”

朱棣点头:“好,老大你去找一根荆条和一把戒尺,明日要用。”

“爹,你要荆条戒尺做什么?!”

朱高炽吓了一跳,连痛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也吃了一惊。

朱棣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因为他自己也在纠结中。

“这……”

朱高炽肉痛起来,缩了缩肩膀:“皇爷爷上回是顺便打了二弟,应该不会打我吧?”

“肯定打!凭什么皇爷爷只打我不打你?”朱高煦叫起来。

朱棣不想听这对兄弟的吵架,挥手让他们离开。

……

第二日,文武百官按官职品级列队,整齐肃穆的站在太庙前。

一众亲王进道了太庙正殿内,直面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及列祖列宗的灵位。

楚祯站在台阶上,面对着朱棣一家,以及众多朱家人,上次的庆城郡主也在。不过女性家眷是在外边,远远看着里面。

“真君。”一位太监弯着腰上来,低声提醒道:“吉时已到,该请太祖圣灵下界了。”

楚祯“嗯”了一声,召出史书,最后一次使用了特效,并把朱元璋召唤了过来。

也不知是不是朱元璋才从村里骑电动车回来,光效出现后,等了好一会,他才出现。

“儿臣拜见父皇!”

朱棣一家跪下,身后一群亲王,如宁王,谷王,伊王,晋王,代王等,目瞪口呆的看着父皇/皇爷爷身影,半晌后才慌忙跪下拜见。

“拜!”

仪礼司官员扬鞭唱礼,太庙外,文武百官等纷纷跪下。

朱元璋朝楚祯点了点头,先从太监拿取来三支香,点燃后想要插上,但他抬头一看,上面是他跟妹子的牌位,一时又下不去手。

楚祯笑起来,却注意到,朱元璋来的时候多带了一本书来,此刻放在了供桌上。

书名叫:

《明史》。

就是他家里那本!

“罢了。”

朱元璋不去管这些事,将三支香插上去,拜了三次,说道:“咱是给列祖列宗上香!”

祭拜完毕,朱元璋面朝诸多儿子们,淡淡问道:“人都来齐没?”

“父皇,诸王和文武百官都来了!”朱棣恭敬答道,又补充一句:“凤阳郡王也在。”

就是朱允炆。

他跪在角落,一言不发。

朱元璋吩咐道:“去搬张凳子来,从你开始,自个扒下裤子趴上去。”

朱棣眼皮子跳了下,难道就躲不过这一次?

诸王面面相觑。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也要脱裤子挨打?

但太监却是很快搬来了凳子。

荆条与戒尺也被端上来。

太庙内弥漫着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息。

代王朱桂第一个不干,甩袖起身,冷哼道:“你不是父皇,父皇没你这样年轻,也没你这样来教训儿子,你是妖人做的障眼法!”

诸王侧目相视。

“十三弟!”

朱棣叱喝他闭嘴。

听到他排行后,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咱的确不是你爹,你也不是朱家的儿孙,今日咱就在列祖列宗面前将你给打杀了事。”

说罢,厉喝道:“给我拿下他,让朕亲卫进来,用棍子狠狠打,打死用车拉出去埋了!”

声色俱厉,把站起身的代王骇破了胆,又重新跪下来:“爹,儿子,儿子我…我错了!您是我爹,您不管是活的还是死了,都是我爹!爹,我错了,饶了我吧!”

诸王同样跪下磕头。

刚才那一番话,只有他们父皇能骂出来。

打死了用车拉出去,这等话他们再熟悉不过!

“过来,脱裤子跪下!!”

朱元璋喝骂。

代王朱桂一刻不敢耽搁,连滚带爬的过来,脱了蟒袍和裤子,只剩一条贴身裤子,战战兢兢的趴在凳子上。

别说诸王,就是朱棣此刻也是大气不敢喘。

但鞭子没有马上落下。

“知道你爹,你们皇爷爷我在仙界找到什么书不?”

朱元璋拿起供桌上的书籍,诸王抬起头看去,大大的“明史”二字,让他们惊骇交加。

为前朝修史,乃是惯例。

明史出来,即意味着……大明已亡!

“呵。”

朱元璋冷笑,翻开明史,“让咱来看看,你们在后世的评价都是什么样。”

底下的宁王,咽了咽口水。

他悄悄看向诸位兄弟,同样战战兢兢。

“代王朱桂,性暴,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

朱元璋从史书里抬头,看向趴在凳子的朱桂,见他脸色惨白,便冷哼一声,放下明史,抄起鞭子对着朱桂臀部用力挥下。

啪!

“啊!!!”

血花跟着惨叫一起迸出,楚祯都不由得闭上眼睛,这一幕太残暴了。

连续三鞭,打得殿外众臣为之骇然,误以为太庙内谁在杀猪。

“下一个。”

朱元璋冷声道,手持荆条,翻动着《明史》。

朱棣咬咬牙,自己上了。

朱元璋换了戒尺,在他掌心拍了一次。

再换。

这次是二代秦王朱尚炳,朱元璋以谥号为隐,也给了他一鞭。

秦王,晋王,周王……

凡是在史书里有恶名的,皆挨了三鞭,如朱,朱楩等。

一时间,太庙内惨叫声不断。

打完亲王,朱元璋又叫朱高炽过来。

“皇、皇爷爷!”

朱高炽脸上抽筋,捂着屁股求饶。

朱元璋拿着鞭子骂:“登基不够一年就纵欲过度而死,不打你打谁?”

楚祯一阵咳嗽,“仁宗纵欲过度死是野史。”

“那就是因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死!”

朱元璋说出三个因肥胖带来的病,等朱高炽认命的趴下后,鞭子也毫不留情的落下三次。

“啪啪啪!”

打得朱高炽皮肉都红了,连忙保证:“皇爷爷,孙儿以后一定减肥,一定节制,再也不敢胡吃了!!”

代王朱桂挨了三鞭站都站不稳,但朱高炽这三鞭,只能说隔辈亲是真的。

打完后,太庙内没人再吭声了。

朱元璋扔下鞭子,拿着《明史》,看着这群长大了的儿孙们,许久才叹道:“你们可知,咱看了明史后,最痛心的是什么?”

“是你们,还有你们的子孙们!”

“别的事没干成几件,贪赃枉法倒是比谁都狠,如果你们不是我朱元璋的儿孙,你们十条命都不够杀!”

诸王再次跪下。

朱元璋看着他们,半晌,下令道:“自今日起,废除亲王公侯世袭罔替,代王朱桂、朱,朱楩除爵,由你们儿子承袭郡王爵位。”

太庙内一片哗然。

朱元璋拿起鞭子,刹那间又安静下来。

“下旨,凡大明女子,皆不得裹足!禁殉葬,改科举,开海禁……”

一系列政策,皆是之前楚祯提到过的,此刻原封不动的搬来这里。

其中,废除亲王世袭罔替最为重要,这事朱棣不能做,只能由朱元璋来完成。

扫清障碍后,朱元璋下了最后一道圣旨:

“传位太子朱棣,择日登基!”

朱棣跪下来,从父皇手中接过了大明江山:

等他抬起头时,父皇已离去,供桌上摆着一本明史。

厚重的史书沉甸甸的压在他心头,使他从今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政事,勤勤勉勉的当好明太宗。

“真君可要参加我的登基大典?”站起身后,朱棣笑问楚真君。

楚祯欣然答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