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86章 朱元璋真正的目的!!!(二合一)!

第86章 朱元璋真正的目的!!!(二合一)!(2 / 2)

熟悉的身影正朝着自己挥手。

“闲儿!”

他喊了一声,只感觉此前的压力瞬间消散无声。

只是还没等他挪动脚步。

突然!

两行黑甲身影,从大理寺侧门,席卷而出,不一会儿就将整个区域围拢!

“太子殿下到!”

随着一声高呼,众人震惊之时。

太子朱标,头戴翼善冠,身穿衮龙袍,大跨步的走出大理寺。

其面容平和,但目光扫视之间,仿佛蕴藏怒火,来到大理寺门口,站定之后,便有无形威严,落于众人眼中!

众人皆拜!

“孤很惭愧!”

“孤对不起百姓!”

谁知,对着众人,朱标却是拱手一礼,旋即满腔悲愤之声,似乎在此时,传荡整个百姓耳边。

众人齐齐转移目光,聚焦而去。

不少人更是表情震动,眼眶蕴含热泪。

“纸钞便利,在前朝已然是共识!”

“如今世道,我大明百官虽然努力治理民间,但穷山恶水之间,依旧有匪寇横行,盗贼肆虐!银两繁重,稍一漏财,便要担心被人所盗所劫!”

“故而,父皇开设宝钞提举司,本意,是为了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之便,特意以纸钞,代替铜钱、白银,用以交易!”

此刻。

朱标语气愤慨,更带着一股自责,“初建立之时,钞纸局主发行、印钞局主印钞、宝钞库主存储、行用库主兑换!”

“此为基本!”

“奈何,朝有奸臣,宝钞提举司也有内贼!以至于落到今日地步。”

“若非新任提举,揭开此内幕……”

说着说着,朱标似乎越发惭愧。

“父皇许孤监国之责,此前才得以正视,是孤愧对百姓,愧对父皇!”

“也罢……是错要改、自古明君莫不如是!”

“罪臣也要诛!”

随着肃杀的话语落下。

唰!

一边说着,朱标忽然将手中之物展开,赫然是一道圣旨!

“父皇已听闻宝钞提举司旧事,惊心动魄!旧事不再提,此后……”

“此前诸多法令,予以修改!”

“一、宝钞能印发,就能兑换!此后,不可以其为难百姓!如若有之,一律严惩!”

此话落下。

嘈杂的人群倏然一静!

要知道,他们这几天为的就是此事!

却不想,陛下竟然如此果断?可谓雷厉风行!

“二、宝钞和洪武通宝,均为大明官方交流钱币,此后,为保证其交易顺通,宝钞与粮食的价格,一贯钱,两石粮!此为定律!无论饥荒灾情,若有违背,一律处斩!”

“民间百姓,一应发现,可立即将其押入官府,官府若不惩,咱一视同仁,统统镇杀!”

唰!

此话一出。

气氛越发寂静,一石米,可是有一百五十斤左右,足够四口之家吃饱一个月。

换言之,一贯宝钞,就能吃两个月?

陛下这是将其定为铁律了?

还不等百姓思索之间,朱标的声音已经再度响起。

“三、此前禁止民间交易金银!是朕认为,金银并非朝廷认可之交易钱币,市面之上,假金假银者众多,一年各地官府汇报类似案件,多达万余起!”

“本是为民所想!却不料弄巧成拙!此后,官府将金银定为如丝绸、布匹一类商品,受市价影响可升高降低。

“宝钞可购买金银!”

“但……禁绝金银购买一切货物,官府不再认为金银为钱币!”

话音刚落,人群再度哗然。

但朱标却并不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最后的话语,已经是再度响彻而起。

“此次祸事,朕考虑再三,幸得此前,得朕在空印一案上,称赞之麒麟儿提醒……再受其与皇孙雄英、大本堂一众孩童玩闹启发……”

“为通常民间交易、兑换往来便利!此后,宝钞提举司不仅印发纸钞……”

“扩大行用库,旗下设立钱庄,分散大明各省!”

“允许民间百姓,以宝钞自由买卖!”

“也可用丝绸、金银等货物、前来钱庄兑换宝钞!”

“大明各省一应如是!”

“钦此!”

哗!

最后一道旨意出现。

此地百姓,已经彻底陷入寂静。

或许是信息太多,甚至太多人一时半会儿,都分析不出来,只能在脑海中畅想!

朱标合上圣旨,旋即看向众人。

“今日颁布之条令,此后各个府州县,均会有官府张贴告示,官府差人帮助百姓理解!”

“此举为父皇开先例,为民求福祉!”

“民间若再有兑换旧钞、废钞者,可前往行用库、以及之后开设的钱庄兑换!”

“另外……百姓心中关于纸钞诸多不解,此后孤也会着重此事!”

“纸钞材质问题、防伪问题、包括一应发现造假、以假换真等等问题,概不留情,一应重惩!”

话音落下。

众人虽然因为信息太多冲昏头脑。

但都听懂了一件事,那就是,宝钞可以兑换!

瞬时间。

一众老卒当先高呼:“圣上圣命!太子贤德!”

转眼间,人群已经跟着高呼……

……

而此时,人群中,苏闲听到这些,却是满脸愕然。

因为这里面,有自己曾经说过的。

但也有陛下改变的。

比如,钱庄竟然是分在“行用库”之下。

那么这宝钞提举司……

……

与此同时。

就在朱标给百姓宣读圣旨之时。

中书省内。

也有一道圣旨!

两位丞相已然在列,而国朝六部主官,也早已经听到消息,纷纷齐聚在此!

“陛下从皇室府库,拿出存银,和勋贵设立钱庄!”

“此事……此事决然不行!”

新任户部尚书李文泰,看着眼前的这封还未下发的圣旨,已经是脸色铁青!

“我六部还有丞相您的中书省,还是不是大明的朝廷?”

“这钱庄之事,怎能是陛下和勋贵谋划?”

一众官员纷纷紧皱眉头。

今日的事情他们早已经听闻,甚至就是为此事来的。

“我还听闻……”吏部尚书王敏不由得看向众人,语气古怪道:

“此次,是陛下听闻之前那个麒麟子,才定下此事?”

此话一出。

众人显然已经听闻,纷纷脸色古怪。

他们今天,就是为此事来的!准备全体协同丞相,一起前去文华殿,让圣上收回成命!

然而没想到,这位陛下,我行我素惯了!

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和他们臣子商量,就径直办了,甚至宣告了百姓!

“陛下怎可听闻小儿狂言?”

“一介孺子,能说出什么?”

“陛下这是拿着宝钞的命在赌!倘若民间有个万一,以后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难道又要交给丞相吗?”

“国事怎可如此儿戏!”

此话一出。

几位官员有的不敢说话,有的没有说话。

反而是胡惟庸,有些无奈的起身。

他先是看向一旁,一直仿佛睡着了的右丞相,汪广洋。

“右相,您有什么话要说?”

汪广洋是和李善长同时期的臣子,是开国功臣,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胡惟庸相比对方,还算年轻。

自然要多干!

果然,汪广洋抬起头,揉了揉惺忪的老眼,“啊?你们在说什么?说你们的就是,老夫听着……听着……”

其说着说着,鼾声再度响起!

御史大夫陈宁见此,不由得暗恼!

这老匹夫,关键时候担不得一点责任,全劳累胡相!

“罢了!”

胡惟庸倒是不恼,而是微微一笑。

“此事,倒不是诸位想的那么简单。”

“正如王尚书所言,一介孺子,哪来那么多话语权?”

“不过……是陛下刚好要办某件事,此次正好能利用上罢了。”

“啊?什么?胡相请说!”众人纷纷大为不解。

而户部尚书李文泰不由得插话道:“不过丞相你放心,陛下竟然定下四民,这钱庄就是在扶持商户,岂是这么容易建立的?更何况,咱们改变不了圣上的意见,民间可以!”

“到时惹得民间不满,天怒人怨,你我再去劝解陛下!”

“怕是到时候就迟了。”胡惟庸淡淡道:“先听我说完。”

说着。

胡惟庸看向众人。

但语不惊人死不休。

“要是那时候再劝解陛下,黄花菜都凉了。”

“尔等也不看看,陛下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一介孺子,陛下就算认可,怎会如此轻易,就做出决断?”

一边说着。

迎着众人越发不解的目光,胡惟庸将桌子上的茶杯拿起。

先放下一个!

他指着其道:“这是此次参与的勋贵!”

他再拿起一个又放下,“这是兵权!”

再拿起一个……“这是财权!”

此二字一出,整个府堂,已经是一片寂静!

“诸位难道还看不见吗?”

胡惟庸说着,指着那茶壶道:“如今诸王最长者,秦王就要就藩!”

“陛下于洪武八年定下的王傅府、王相府!”

“这是什么?”

众人大惊失色,却是已经想起什么旧事!

胡惟庸的话语已经彻底落下!

“这是分封啊!”

“一个王,有王傅、王相?”

“王傅掌管兵权,王相执掌政事?”

“这还是我大明吗?”

“这是大周!”

顿时间,此地的官员,脸上惊惧之色越发浓郁!

“还不懂吗?”胡惟庸一声厉喝。

却见此刻。

连汪广洋都睁开眼睛,缓缓叹了一口气!

“陛下这是要仿古!”

“拿财权,换勋贵的兵权!”

“要让自己的儿子们,也就是诸王们,逐渐就藩,分封各地啊!”

“相比之下,此次这钱庄……倒是小事耳!”

胡惟庸深吸一口气,不禁满脸愁绪的喝道:“因为……其就是在为……”

“诸王分封让路!”

二合一发了。

这一章很难写,也不能分开,就一块放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