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魔法>文豪1978> 第76章 《小鞋子》的反响

第76章 《小鞋子》的反响(2 / 2)

晚上回家,林朝阳把五四文学社的邀请讲给陶玉书听,她果然一脸兴奋的撺掇他去参加,还热心的启发林朝阳的演讲内容。

有个这么追求上进的媳妇,我可真是太难了!

五四文学社是燕大最早一批学生社团,赶上文学蓬勃发展的年代,号召力在燕大校内自然不言而喻。

伤痕文学作家许灵均将应五四文学社邀请进行演讲的消息在社员们的热心传播之下,没用两天时间便传遍了燕大校园。

不仅如此,这个消息还在不断的向周边的几所高校扩散。

最近半年,《牧马人》刮起的伤痕文学旋风仍在持续,许灵均的名字伴随着小说的传播,在国内文坛已经越来越响亮。

这个月《燕京文艺》又刊发了《小鞋子》,这部小说呈现了完全不同于《牧马人》的风格和内容,抛弃了伤痕文学元素,也没有去借最近正兴起的反思文学的东风,而是扎扎实实的将目光对准了乡土、对准了现实。

虽然风格有所变化,但内核却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看完《小鞋子》的读者都能够一眼看出来,这正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许灵均。

《小鞋子》发表不到一个月,文学界的反响尚来不及传开,但《燕京文艺》已经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这在《燕京文艺》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哪怕是三月份,杂志上发表了方志的《内奸》,广受读者和评论界好评,最开始的半个多月里,编辑部也不过收到了几百封读者来信而已。

并且这些来信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读者对于小说和作者本人的溢美之词。

温暖、阳光、积极……

这一类正面的词汇频繁的出现在信件当中,也说明了读者们从小说当中所汲取的正能量。

通过读者来信数量来看,读者们对于《小鞋子》的热情要远超《内奸》,让编辑们不由得想到《牧马人》发表后的盛况。

一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正是在这样一封一封的读者来信当中建立起来的。

这年头读者们阅读文学作品,给杂志社、出版社、编辑部、作者写信的热情非常高。写信的读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也包括了燕京许多高校的学子。

跟大多数读者个热闹不同,不管是因为文化的原因,或者是身份的原因,让这些高校学子们在看待文学作品时总带有一种挑剔的目光。

相比在普通读者群体当中一面倒的好评,《小鞋子》在燕京高校学子群体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小说中所展露的温情脉脉的乡土社会是否失真。

现在燕大传出要邀请许灵均演讲的消息,许多大学生闻风而动。

这些人里不仅有发自真心喜欢《牧马人》和《小鞋子》的读者,也有许多想借此机会与许灵均交(tai)流的杠精。

本来五四文学社邀请林朝阳做演讲,只打算做个小型的活动,社内一百多个社员,了不起来个二三百校内的文学青年。

可自从消息传开之后,张友华、邹仕方、陈健功等几个人陆续收到了燕京各大高校学生团体的消息,说有不少学生都希望参加这次的演讲活动,希望他们能够扩大规模。

“这可怎么办?”

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下,以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这场演讲活动的规模恐怕要远超他们的预料,之前预备的场地包括他们的组织能力根本不足以应对。

“找学校吧!”张友华是社长,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学校求助。

商量了一番,邹仕方和陈健功也认为这个办法最为稳妥,几人直奔副校长张龙翔的办公室,张龙翔主持的校务包括了燕大的学生活动。

放在后世,很难想象几个学生敢为了一个学生活动就敢闯到副校长办公室直陈需求。

但放在现在的燕大却不是什么问题,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让张龙翔略感意外,但还是客气的招待了他们,并且认真的倾听了几人的诉求。

了解完情况之后,他也没打官腔,直接告诉几人。

“6月3日上午,大饭厅给你们用,保卫处再派十个保卫人员配合你们文学社的活动,怎么样?”

陈健功几人闻言大喜,忙不迭的向张龙翔鞠躬致谢,“谢谢张校长!”

张龙翔的笑容敦厚,充满了谦谦长者的风度。

“举办这样的演讲活动可以增长学生们的见闻,这是好事。不过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太高,尤其是还有外校的同学们参加,确实需要学校的参与,这一点你们做的是对的。”

受到了张龙翔的肯定,几人心中更加高兴,回去后更加卖力的组织这场演讲。

本来只是一场学生社团组织的小型演讲,有了燕大的参与,直接被搬到了大饭厅,得知消息的文学社成员们欢呼鼓舞。

大家之所以这么激动,是跟大饭厅在燕大的特殊地位有关系。

大饭厅建于1952年院系大调整之后,它除了承担燕大学子的食堂任务之外,同样也是燕大学子最为难忘的活动场所。

燕大常引领社会和时代之先,大饭厅连接着宿舍和教学区,整日熙熙攘攘,是校内外信息交换的枢纽。

1957年4月马寅初曾在此作《新人口论》的演讲,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是社会发展刻不容缓的选择。

此后凡有此类重要活动演讲,大饭厅都当仁不让。

每逢大型会议、放电影、文艺汇演和舞会,大饭厅也兼任礼堂功能。

五四文学社组织了这么多次活动,还是第一次用上大饭厅,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的活动对于五四文学社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