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穿越之偷天换日> 第24章 无巧不成书

第24章 无巧不成书(2 / 2)

杨云只知道生在这个时代,生在在贫贱之家中,人人都为谋生混口饭吃整日劳作艰辛。

能读书识字对于一个贫贱家庭的孩子来说就已是万分奢侈,何况能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这个跟一个人固有的才华天赋密不可分,但在天赋之前,也不知道要读多少万卷书。

普通穷人之家吃饭温饱生存尚且都成问题,又怎么可能读得起这么多书……。

别的不说,就拿杨某自身来说,杨某身为一介秀才,只读四书五经,在未考中秀才之前,每年都要奔读于私塾,每年给与私塾先生的报酬就是家中一笔不小的开销。

除此之外还要买书,还有平时的交友应酬、游学、考试之资,杨某幸有家父贩药卖药鼎力支持,这才勉勉强强读得几本书……。

想那吴先生如此大才,学贯古今,历代典故秘闻,他信手就能拈来,可想而知他不知要读了多少书……。

而根据他的身世,他家中非是殷实人家,落魄如斯,这吴先生又是如何读得起这么多书的……?”

“嘿,你这秀才,平时聪明绝顶,怎么这会却又犯起糊涂来,你忘了荆国公王安石了吗……?

阿云之案,本是荆国公王安石不畏世俗,为阿云网开一面,力判阿云从轻发落。

我听说阿云后来嫁了一位姓吴的人家,那户人家虽是穷苦人家,不过与阿云倒也般配,婚后第二年,阿云就为吴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就是现在的吴先生。

可是没过一年,吴父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上山砍柴,一不小心踩落石块,跌入悬崖,吴先生自一岁开始变成了没了父亲的孤儿。

吴父去世后,阿云的日子从此过得越发艰难,过了几年,阿云的日子实在无法为继。阿云想起荆国公的再造之恩,别无它法,便再去造访荆国公府。

阿云去了荆国公府,荆国公府的管家感叹阿云的日子之艰,便收留了阿云为国公府的佣人。自此,吴先生也便有了时常进入荆国公府的机会,荆国公瞧吴先生聪明伶俐,从此便以义子的身份悉心培养。

荆国公王安石是何等人物,有他的悉心培养,吴先生能不有才……?吴先生可是荆国公王安石荆公学派的真正的传人,他的学问与现下宋国宰相蔡京有得一比……。

我曾听父皇说,世事变迁,当年大宋朝荆公新法被废后,荆公郁郁而逝。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黜新法,打击变法派人士,荆公学派学子首遭其殃,吴先生自然也就被牵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