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穿越之偷天换日> 第36章 夫子点兵(二)

第36章 夫子点兵(二)(2 / 2)

听了这一通周密祥尽的点将点兵调令……

杨云这才意识到:历史压根儿就不能用一两个词可以概括得了,战争很多时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的绝非是儿戏和戏说。

说打就打的,注定只能是、电影、电视剧里的杜撰。

真实的打仗也真的绝非像我们在电视剧、电影里看到的那样:

战事爆发,像张飞、李逵那样的猛将只需带一群士兵勇猛无畏,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就可以了。

或者动员一句煽情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剩下的交给士兵拼死相杀就可以了,这完全是瞎扯。

也绝非是书生意气用事,以笔为刀,炮制几篇爱国正义的文章,然后给将士、士兵猛洗脑、打鸡血,然后所谓的士气一上来,就能打胜仗……。

亲临真实的战争,光点将调兵都是一项高难度、高智力、统揽全局、兼顾八方的活。

就是现代社会一个经验丰富的CEO,都不一定能胜任这种根据战事情况随时总揽全局进行周密准确无误的人力物资调配……。

而这恰恰又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

想打赢仗真的不容易!!!

…………………………………………………………………………

这一通将令下来,各人接了命令陆续而退,各遵其位,各守其责,不再一窝蜂似的聚在一起了。

在闵教队的严加督促和呵斥下,慌乱的民壮也渐渐变得有序起来。

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壮守城、射箭不行,但是做后勤,搬运物资、照顾伤员倒是无可大碍。

看到墙角的箭不多了,虽然刚才箭雨密布,双方其实都已经死了不少人,但是一旦确定这是金军在侵宋,金人若志在必得这阳谷县城,那这一场箭雨也只是战事的一个开端罢了。

更残忍、血腥的,恐怕还在后面……。

论射箭斩杀敌人,论守土护城,论与民壮们实打实地撸起袖子拼着一身体力搬运物资、照看伤员,这些恐怕自己没有一项能比得过这些士兵、捕头和民壮的。

………………………………………………………………

思考,总结,杨云理了理思绪,紧紧地皱着眉头,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墙角渐渐变少的箭,战况堪忧。

自己力斗不行,那就只能在智力上碾压敌人了。

对,出智力,用什么计谋,能让这场战事稳操胜券呢?

嘿,有了……。

……

这渐渐变少的箭,日益增多的伤员,战况堪忧。

仗已经开打了,流血、伤亡已经不可避免了,这个时候还有双方能够和平相安的幻想,还有一丝儿怜悯之心,还存半点儿妇人之仁,这些都是绝对不可取的。

战争一旦打响,攻伐杀戮,真的毫无道理可言,你不杀我,我便杀你,双方终有一方要死要输,这是输赢的游戏,更是生死的游戏……。

虽说自己可没有那种安邦定国、征伐九州、定鼎天下的雄心霸志情怀,可也不等于说对生死就能能够超脱于物外。

讨厌杀戮,但战事一旦爆发,不得不行杀戮之事,不能存妇人之仁,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对比一下敌我双方形势,自己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对于这种冷兵器浴血拼杀,只有以前在电视剧上看过,但跟这种现实情景中的真实打仗差别真的是太大了。

现代战争,一场大战要想稳操胜券,除了拼人力,还可以拼武器,什么航空母舰、洲际导弹、生化武器之类的,任意使用一种,都比人要厉害的多。

可是这是在古代,哪有这些玩意?

哎……。

喔,对了,这个时代只有《孙子兵法》、《太公兵法》这样纯讲战争理论和谋略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脍炙人口,既能当又能当兵书战例的书还没出世。

再加上这个年代读书的人可不像后世一个砖头就能砸到N个本科生、数个博士生那样……。

这个时代能识字的人其实很稀少,至于有钻研过兵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即使这些凤毛菱角能言兵者大多也都是之乎者也,根本提不出切合实际的有用建议。

在这个小县城里,压根是没有什么人能对战事提出些什么建议的。

提建议要客观实际,有可操作性。

比蛮力不行,比智慧,一个好点子能敌雄师百万……

要说实际可操作性的好点子,也就只有《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一些斗智斗巧的战例可以借鉴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