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小族长的奋斗> 第12章 海运

第12章 海运(2 / 2)

张恪点头道:“大人说的是,然而下官以为,我人朝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船太小了,只能在近海处捕捞渔获,终究是舍大取小。大人可知,在那海外之地,有着数之不尽的大小岛屿,那上面不仅渔产极为丰富,更还有诸多物产,例如林木,香料,瓜果,野生动植物,甚至还有许多大陆之上难道一见的药物,矿产。那些东西大多是曝露在天地间的无主之物,若能将他们带回来,那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啊!”

郭守敬逐渐的听明白了,他凝着眉头道:“敬之,想去参观造船厂,是想看看他们能不能造大船?”

张恪点头道:“是啊,海上风浪大,我们的那些江船都太小了,经不起那么大的风浪的。而且大海茫茫,若没有大船,不能携带足够的补给物资,岂非有去无回?所以,想要走向海外,必须先造出大船来。”

郭守敬看着他,沉声道:“此事,恐怕不容易啊!”

张恪闻言,叹了口气。人朝立国千年,岂会没有人看到海洋之利,但却始终不愿意走出去。这里面,固然有造船技术,航海技术不足的原因,但根本上的原因,其实还是在意识形态上。这毕竟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为本的思想深入到这个国家的末梢神经里。大家习惯了在那一亩三分地中去刨食,即使遇上天灾人祸,少了收成,也不改初衷,一边忍受贫穷饥荒,一边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遭到天遣了。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另辟蹊径,走向海洋。大家宁愿在陆地之上和其他种族,争地盘抢资源,也不愿意换一个方向,走向深蓝之地,去攫取财富。陆地,不仅禁锢了人族的身体,也封闭了他们的思想,想要改变这种观念,委实是不容易的。

此事虽难,但张恪自然不会就此放弃。思索一番后,想起前世的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张恪灵光一闪:虽然这句话指的是陆地运输,通过打通陆地的运输通道,进而促进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但其实,套用过来海上运输的话,应该也是行得通的,只不过是换个说法:要致富,先造船。譬如百年前,也是随着运河的打通,河运才开始繁荣,并带动沿岸经济蓬勃发展的。所以,若能照搬这种模式,造出大船,先将海运发展起来,等大家看到海运的便利,产生经济动能后,到时候,都不用他去费什么口舌,自然就会有人为了逐利,加入其中。假以时日,当越来越多的人被绑到这条利益链上,并以此为生,那个时候,走向大海,岂非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此事虽然还有诸多细节要去推敲完善,但方向却是有了,那就可以开始推动了。

张恪将自己欲意推动海运的想法,告诉郭守敬后,又道:“相比于河运,海船一次能够承运的货物更多,运费自然也更低。大人也知道,经过百年的发展,运河的运力其实已经严重不足了。特别是那些大宗商品的贩运,为了便于在江河中行驶,货船就不能造得太大,因此单次的载运量,也就不可能太多;在一些河段,由于疏浚维护不利,造成淤塞,再加上关卡众多等等,也经常会造成拥堵;若遇到南方夏汛,北方河面结冰时,还要停运,有时甚至一停好几个月,这就把许多事情都给耽误了。可如果我们能够造出大海船,走海运的话,这些便通通不是问题了。”

郭守敬听完,沉思道:“敬之所言,甚有道理,虽然海运也并非没有其它的问题。但确实,多一条路,就多一份保障。就单说运粮之事,若遇到汛期或是河道拥堵,便只能依靠人力畜力从陆上运粮,不仅效率低下,光是运输时的人吃马嚼,就已经将粮食消耗了大半。其他的货物还好说,但粮食的供应却是断断不能出现问题的。我看,这事儿倒确实是可以做一做的。”

见郭守敬赞同了他的想法,张恪大为振奋,虽然此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阻力也必然不小。毕竟要把河运变做海运,难免就会动到一些人的利益。但还是要努力去争取的,而如今有了水部郎中的支持,张恪也多了一分信心。而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造海船的问题,没有海船,其它的就都谈不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