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小族长的奋斗> 第9章 诗会(上)

第9章 诗会(上)(2 / 2)

"启明兄"见张恪面生,主动拱手道:"在下陈亮,京城人,敢问兄台……?"

"张恪,晋州人氏。陈兄,久仰!"

"呵,久仰久仰。呃,你叫什么?"陈亮有一瞬间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马上又意识到了某种事实,不由得表情恍惚难明。

张恪不得不再次拱手介绍自己:"小弟张恪字敬之,晋州人士,这厢有礼了。"

此时,杨博已经看完了那首词作,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恪一眼后,又朝陈亮点了点头,确认了一下张恪的身份。原本以为这个新交下的朋友,谦逊,博学,雅致,不落俗,是个可交之人。可又忽然之间发现他还可能是个天才,这就有点超出自己的预期了,要不要重新调整彼此的定位了?可是,那又显得刻意和俗气了,岂是交友之道?唉,纠结啊!倒是周通没有太感意外,因为他曾在堂妹周薇那里看到过张恪写的另一首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这两首词,一写春,一写秋,但皆情感充沛,在写景喻情,调动读者情绪思维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毫无疑问皆是上好词作。

张恪看了眼那张纸,他当然不会忘记这是他在黑龙城时为了帮江风出头,写的词。但是这词是怎么传到这里的,是当时有人恰好在现场目睹过,如今将其带来京城了?要知道,相隔不过短短几个月,以现今的通讯手段,即便是以朝廷的资源去传播信息,都是极为低效的,何况是民间自行传播的。到底是什么人,将这词传到这里的?好在,没一会儿,他便得到了答案。

茶亭内,李严正站在自己爷爷李泽身后,小声禀报着什么。从事一辈子教育事业,李泽一向严谨,无论是对自己的学生还是自家孩子。不过,自从致仕之后,最近这些年,倒是比从前开明了许多。以他的年纪还愿意每年出面主持诗会,也是想给年轻人们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展示才华。所以,虽然今天举行的是以夏日荷花为主题的诗会,可李严却拿了一首抒写春天的词作出来,有文不对题,捣乱之嫌。但在看过那首词后,却也不得不承认,身为爱诗词好歌赋之人,见到这等词作,是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分享的。不过,终究诗会才刚开始,为免跑题,还是暂且将之放置一旁,转而主持起本次的荷园诗会。

众学子知道李泽等到来后,纷纷向茶亭的位置走来,向李泽等文章宿老,学界泰斗行礼问安。轮到张恪时,当张恪学着其他学子行礼,自我介绍道:"小子张恪字敬之,拜见李公,赵公…………。"时,茶亭内顿时静了静。不过,因为早有预期,张恪行完礼后,便跟着前面的人向前移动,毕竟后面还有长长的队伍了。站在李泽身后的李严,看到张恪走出茶亭后,便与杨博,周通,陈亮走至一旁聊天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张恪本人,看着倒是一表人才,风采照人。只是不知他与杨博他们是何关系?都是京城人,虽然与他们三人不甚熟悉,但认识还是认识的。只是他们的组合也有点奇怪,杨博是酒楼老板,陈亮虽然出身在书香门第但倒也是个生意人,而周通是京城周家的人,妥妥的世家子弟,这帮人怎么凑在一起的?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情此景颇令人费解啊。

此时,已是日上中天,虽然还只是初夏,但大中午的还是有点热感的。茶亭毕竟不够大,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于是众人,纷纷各自组合,自行在周围寻找聚集地。园中不断有侍女送来各种瓜果酒水点心,若是饿了,尽可自取,不过中午这一顿并不提供主食,更无肉类。要到晚上,才会有一场较为正式的宴席。据说,是怕大家中午吃饱喝足后,容易犯困,影响创作。不过,来参加这种活动的,也没有几个是冲着吃喝来的,尽管荷园诗会的美食也颇有些名头。

随着诗会的开启,进行,陆陆续续的便开始有以夏日荷花为主题的诗作传出。众人彼此传阅,讨论,品评,若有好的作品就会拿给李泽等宿老鉴赏。此次诗会过后,会选取诗会中好的作品,集于一册,号曰《荷园集》,刊印发行,这才是让士子们最为看重的。而诗会进行当中,有不少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关注着张恪的动向,毕竟是诗会还未开始时,便引起了一番骚动的人。然而直到日渐西沉时,都不见他有什么动静传出。众人不免心下不解:既然来了,不管如何,总会尝试写一下的,好不好的,另说。若不想写,难道就只是来蹭饭的?不应该呀!许多人想不通,但毕竟事不关己,摇了摇头后,也便不再理会,将心思重新放到诗会本身上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