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 第42章 梁山大学研究院

第42章 梁山大学研究院(2 / 2)

这大批的半大小子和准青年马上就到了。王伦计划除了少部分被挑选做其他用途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编练成军队。这些孩子现在年纪是不大,只有十五六,十六七,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好啊,学东西快啊,正是练兵的好时候。当然了,王伦眼里的兵和现当下朝廷那些人眼里的兵不一样。王伦眼里的兵吃得好是肯定的,每个月都发零花钱,除此之外都要学知识,和基础的兵家知识。以后还要从这些人里面选出优秀的人进入兵学院深造。这士兵好练,军官难得。王伦要把这批士兵全部训练成军官,以后天下有变,稍一扩编就是一支大军。

这几千人的部队马上要入伍了,军备还没有着落呢。

这军队装备中铠甲是大头,也是花钱的大项。这有军队中有铠甲和没铠甲的军队战力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即便是大宋朝廷富裕,能有几万步人甲也就不错了。但是这步人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重,一副要四五十斤重,军队里能承担这么多重量的士兵不多,而且重装步兵的机动能力也差。当然,重装骑兵就不一样了,在大炮和机关枪出来之前,那是绝对的大杀器。

你说这重铠甲后来为什么不配备了?很简单,它挡不住子弹,还死沉死贵,当然大家就不用了。

现在士兵顶多配个头盔和防弹衣,也是保护头和躯干等关键地方,这也多亏现在医学的发达,这要是放以前,胳膊或腿上随便几个口子就能要了命。

王伦决定先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弓弩的装备上,后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枪炮上。

王伦对士兵的要求是,近战单手持的小型弩每人一把,功能就相当于后世的手枪。野战大弩要配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装备大刀和盾牌,三分之一装备长枪。王伦的原则很简单,能把敌人消灭在路上,就不要消灭在眼前,尽量少打近战。等火枪装备等出来之后,那近战也不怕了。

近战手弩射程近,也就能打一二十步,但是这东西便于携带,装箭便捷,近距离威力很大,每个人一把的标配,这是诸葛家的拿手兵器,以前只给女眷配备,还没有像王伦这么大规模配备的。实际上手弩即便是在后世也应用不少,近战威力大,还没有声音,最受特种部队的喜爱。

这时候的野战大弩就是大名鼎鼎的神臂弩,也叫神臂弓,能射300步。这神臂弓刚开始是熙宁元年由李宏所献。但是诸葛金结合自己的家传技艺做了改进,重量不变,射程原来的250步增加到300步。奈何诸葛金这张嘴不值钱,再好的技术朝廷里也没人用。

反正现在王伦是大力支持,给钱给银子,还不乱指点,那诸葛金还说啥?那就可劲儿造吧。

交待完了诸葛金王伦又把张火头和张小火两父子约了过来。

这爷俩已经摸到现代火器的门槛了。张火头已经想到用金属做火枪的枪管,并且开始尝试,只是运气不好,测试的时候炸了膛,差点花了顶头上司的脸,后来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就被赶出了火药作。在现在朝廷负责兵备库的负责人眼里,强弓硬弩才是硬道理,火药顶多敲敲边鼓,往瓷坛子里装上火药试着扔一扔就是他们想象力的极限了。流传后世的一些火器图基本上还只停留下设计阶段,没能投入实用。这很容易考证,靖康之变和元灭南宋的时候火器基本上没有用上,但凡是能大规模实用,宋朝也不会败的这么惨。

这不王伦来了么,张家爷俩的春天就到了。

王伦给了张家爷俩三个方向,第一个是张火头的突火枪可以继续往下搞,枪管可以考虑铸造或者用锤子敲成管状,这个由赵大有协助;第二个方向是做简易手榴弹,简单来说就是陶瓷罐子里面装火药,这个是由王成协助;第三个方向是研发火箭弹,这个由张小火负责攻关。

王伦充分肯定了张小火颗粒火药的想法,并告诉他这个大方向是对的。王伦给出了火箭弹的大概思路。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超大型的穿天猴或者二踢脚。前面是爆炸部,后边是推进部,尾部再来个尾翼控制方向,至于用什么材质来装药王伦没概念,要么是用陶罐烧制,要么是用铁皮或铜皮敲,这个他们自己想办法。

王伦透露的已经够多了,再多,就不好说了。

再说了,专业人士自然有专业人士的办法,别小看古人的智慧,他们是信息少,但不是智慧少。

王伦最后的要求就是,火药作坊尽量离人群远一点,这梁山太小了,不要一个实验给整团灭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