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三国:从抢二乔开始> 第1360章 危机,局势逆转

第1360章 危机,局势逆转(2 / 2)

“第三条路赌性太大,赢面太小!”

“所以,先撤回最靠近我们的部队,和武卫一同拱卫本部,防守来袭的黄忠等人。”

“如果时间来得及,再从其他面也各抽回一些人马进行防御。”

“如此,黄忠高览要短时间吃下本王,谈何容易?”

“而周云天部支撑已久,用来攻击他的依旧有相当兵力,他能支撑多久?”

这样做,无非是一种比拼。

拼曹操和周野谁支撑的久,拼黄忠高览和曹洪曹休等人谁打破的速度更快!

荀攸沉思之后,颔首:“亦可。”

曹操立即下令:

撤回负责正面进攻的夏侯尚、邓展两部,正面进攻交于李通一人。

撤回曹纯的虎豹骑并麾下其余五营骑兵。

骑兵机动力快,能更快回到曹操身边,进行防守。

其余各部,倾巢而出,不计代价,务必击破周军最后脆弱的防御,完成斩首!

ps:最怕解释,心累。又怕不解释节奏被推了起来,误导读者——

三万人平原固守,被十五万人围攻,十天都坚持不下来?

打仗不是血条互砍啊!

不是说你曹军十五万人就十五万点血,周军三万人就三万点血;曹军战斗力稍弱一刀下去一万五,周军战斗力强一刀下去三万。

然后两边放开,你一个回合我一个回合,血条蹭蹭往下掉,三万血的率先倒下?

首先一个很简单的点,三万人打十五万人,难道说每个周军就要打五个曹军么?

你怎么让五个曹兵同时围住一个周兵打呢?双方接触面就那么多,真的一波直接刚上的人数是相当的,人数的作用在于可消耗性和快速替补。

就像大家说的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那是八百人正面刚碎了十万人再去打孙权吗?

显然不是啊!前面说过的,他是抓住了孙权的局部弱点,然后突然出击的效果,真正跟张辽交锋的部队远没有十万人。

然后凭借孙权逃亡,最终导致了全军的溃败局面。

围歼围歼,围在前面,歼在后面。

进攻方最大的利在于完成包围,守军被包围就失去了补给,逐渐丧失战斗意志,最后崩溃。

所以一般被围一方的顺序是这样的:顽守——物资危机——粮尽——突围——突围失败——大部队投降,主将身死。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长平之战,白起完成合围之后,赵括军断粮四十六天,逐渐走向崩溃,自相残杀为食。

然后赵括突围失败身死,全军投降,被白起坑杀。

围歼战都有个特点,那就是俘虏非常多。

因为跑不了,又赢不了,大家又不愿死战,所以粮食没了之后就只能投降。

为什么要引用这个呢?

问题就出来了,周军粮尽了么?断粮几天了?没有。

曹操完成了围,但他还急着歼,他又担心周野跑了,所以不但不能围三缺一,还修起了阻隔工事。

周军本就素质极高,这种情况更只能死战。

那曹操能怎么打?

进攻方推上来,不断和防守方换人头、换体力,最终导致人少的一方率先崩溃。

通过人数,不间断的攻击,试图撕开一个口子。

按照你们的想法,单个周军装备好,是不是相对而言‘血量高’?

平日吃的好,体力力气优于对方,是不是单体‘攻击力’高?

例如曹军中一箭就丧失战斗力,周军是不是能多扛一下?

假使一个屯一百个曹军冲向同样数量的周军,使十个周军伤亡后自身伤亡二三十人,而后退回休整,这样算一批周军能打退多少曹军?

面对死战的敌人,你是很难办的。

相同质量,对面拼死,一条命换你一死一伤两个减员不算过分吧?

周军质量明显高于曹军,死战换三个不过分吧?

现在你是曹操,你告诉你部下十五万人“只要咱们死十万人,就能换掉上面三万人”,然后手下就甘愿赴死,还能瞬间移动到周军面前哗哗换命?

十五万曹军,面对提前防御、装备好、组织度高、粮草还在、战力强、有威望君主坐镇的三万周军,十天之内必然吞灭?

太想当然了……

再说,曹洪、曹休、李通、史涣是陆续抵达的吧?这几方面加入战场的时间还要晚了许多吧?

他们一来,一两天就能打垮周军吗?

那周野也太拉胯了,兵也算是白练了。

还有提议用投石车的书友——要不咱们用喀秋莎?

第一,投石车的威力:

一个石头飞下去砸死一片那是臆想,几个石头能中一个都不错了,套圈套过吗?投石车的准头跟套圈没法比。

第二,建造使用投石车的问题:

木料、石头运来要不要时间?曹军组建要不要时间?曹军生产能力怎样呢?

不是鼠标一点,金子、木料、石头叮叮叮扣掉了,投石车就在阵前成形了啊!

算曹军一天做二十台,十天下来也就二百台,还要面临取石取木问题,结果你还得考虑第一个问题。

第三,投石车的攻击距离:

平原地带,那玩意打不远啊。

你往远了造砸自己人,往近了造周军不会眼睁睁看着你造,人家不会出来砍你吗?

你在下面打螺丝,人家把你当靶子。

如果说前文的投石车打死阎行,可以再回头去看一下那苛刻的条件和提前准备了多久。

我以为大家会说削了周军,没想到会认为削了曹军……

——太累了,解释一千五百字,感觉能写三千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