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308.第303章 兴办太学

308.第303章 兴办太学(1 / 2)

第303章 兴办太学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自己一样能改变天赋,还有跨越近两千年的眼界与知识。

哪怕是本就有某方面天赋的人,也需要打牢基础、持续发掘,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眼前的三人都是璞玉,且年龄尚小,由于自己的到来,北伐与曹丕伐吴全都提前了。

他们若还跟在自己身边,根本没办法像历史上那般,获得数年平稳锻炼的机会。

或许在战场之上的经历,反而能诱使他们发展出与前不同的能力。

但对于据守西南、人才梯队建设极其困难的大汉来说,刘禅不愿冒险。

至少,也要先去他的“文武学校”打一段时间基础再说。

而且人各有所长,未必都长于军事,没必要全都硬去往军师、名将方向发展,内政同样至关重要。

谯周筹备的办学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办学一事意义重大,自然全程也有诸葛亮、法正等人把关。

地址最后定在了峨眉山下,这所“文武学校”的性质属于中央办学,也就是太学。

于是又在刘禅的提议上加入了传统的经学,甚至身居高位的著名吉祥物许靖,也在太学挂了名。

比如于禁……

又或者想刺探我大汉核心军事思想机密,伺机递送给北魏……

【董允好感度+3】(38)

“臣遵命,定不负太子厚望。”

何况教育体制、选官制度、文化知识普及,这三项工作需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霍弋好感度+3】(33)

对此刘禅知道后也没有明确反对,在这个时期,儒学自然有其先进之处,即使是在后世,很多儒学思想仍旧大有裨益。

毕竟当初兴办武校的本意,就是给这些人一个“再就业”的机会,同时也让这些战场经验理论化、系统化的传承下去。

当然也有部分立下战功的普通士兵和小军官,得到了难得的名额。

这仗也不用打了,借用刘巴原先的口头禅,不如降曹。

如果能长期坚持,我大汉军队的专业素养,绝对将会是其他两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暂时这便是最好的选择了,北伐在即,需要平衡并团结各方的利益。

随后刘禅又有些隐忧,这老登该不会故意来乱讲一气,祸害大汉下一代来的吧。

甚至可以说,没有儒学思想,华夏文明便是不完整的。

既是儒家主流的天下,儒家经典作为主导便是必然。

还有一些负责培养低级军官的,都是包括赤星军在内的各个部队,因伤残而无法再上前线的残疾军官。

被指派轮流讲武的将领甚至包括了像吴懿、赵云、陈到这样的大将,当然诸葛亮、法正也都挂名。

政策是好政策,然而这些学校的兴办与否,完全取决于地方长官的意愿。

关羽的儿子关兴,赵云的儿子赵统、赵广,张飞的次子张绍、长孙张遵(长子张苞早卒)……还有其他不少官员将领的儿子皆在其中。

中央的太学一般教授儒学经典,设置各经博士。

基层军官在完成考核之后回归军队,积功以取得进一步在太学进修的资格,而在太学完成了中级、高级将领的培训课程,才会被正式任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