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第51章(1 / 2)

王家一共来了三辆马车。

宁桃、宁林和王家两兄弟坐在第一辆。

宁少海带着柱子和大牛他们坐在间,最后一辆拉了满满当当的行礼。

宁桃一边往嘴里塞着王大给他买的零嘴,一边道:“表哥,还是咱们这边的天气好。”

东临府本来就靠北了,书院又在山上。

他总感觉干冷干冷的。

从来不褪皮的他,都快变成蛇了。

>_<

而他们这边就不同了,温度不高不低的,又邻水近,空气的湿度也挺合适。

王二道:“你若这么说,还有人觉得京都那哪都好了。”

宁桃下意识的就看了宁林一眼。

宁林苦笑,“我可没这么说过。”

王大道:“二叔一家从京里回来了。”

因为他想拿下宫里的生意,与秦公公来往过密,京里前段时间人心惶惶的,与贵妃和四皇子有关的人员,一下子被问斩的问斩,流放的流放,无一幸免。

王家二房也是果断,把京里的产业全给变卖了。

一家人早早就打包回乡了。

不过这一趟回来,说实话,京里打下的基业,几乎都白白送人了。

到家后,据说手里连千八百两银子都没有了,可算是大出血,不过也亏得一家人没事,年前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见现在风头过去了,才出来微微活动下。

也亏得他们家就一小商户,虽然受了点牵联,不过说实话并不严重。

上下打点打点,倒是成功跑路了。

也算是给王二太太一心想暴富,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人上人那火热的心头浇了盆凉水……

宁林是真没想到,他们家居然肯断尾求生。

看来他那二舅母的确是个人物。

现在二太太也不急着求成了。

反而是沉下心来,给两个儿子选私塾、找先生,争取今年下水试试。

王二老爷,这几日正磨着自家大哥,想要从家里的生意里面分点来做。

当年王家二房进京时,两家把话说得清清楚楚。

家里的生意大房来做,货他们可以提供一些,但是其余的与二房均无瓜葛。

也就是说,两人看着没分家。

其实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如今二房回来,又想从大房手里抢东西,王大老爷念着兄弟亲情,可王大太太却不乐意。

王二老爷一来,两夫妻就叮叮当当的吵架。

王二老爷差点喊一句,哥你这是演给我看的吧!

宁桃听得莫名有些喜感,不自觉的便弯了弯嘴角,可一瞧大家那严肃的模样,只得硬是把笑意给压了下来。

清了清嗓子道:“那今天二舅舅来了没?”

王大道:“兴许咱们回去,二叔还没走。”

宁桃暗道一声不好。

他们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二房回来了,尽管二家闹掰了,可现在两家住对门。

实在不好意思不去拜访。

可他们确实没准备礼物。

而且他觉是二老爷这个人其实还蛮可以的,就是老婆太厉害。

不过长辈的事,他又不好多说。

只得打个哈哈,把这事给跳过去了。

等一会找宁少海商量一下。

倒是宁林,坐在那儿有些出神。

他与王家二房的关系最好,现在听到这么一个结果,一时间有些唏嘘。

王三道:“二毛,我看到王婆婆的小摊了,你要不要吃栗子。”

“要!”

宁桃和王二买了好几斤的栗子。

给宁少海他们分了两包,这才抱着上了车,往宁林手里塞了好几下,他才回过神来。

果然如王大所说,王二老爷还在呢。

两家就住对门。

他这天天堵着,王大老爷和老婆天天因为这事吵架。

可王二老爷一回去,又得跟王二太太吵架,最后他索性厚着脸皮蹲在哥哥家不走了。

不管事情有没有转机,老大肯定不会看着他不管。

令宁桃意外的是,王二太太今日也来了。

四个大人在屋里分主客坐好,一见宁桃和宁林进门。

二太太立马笑着盈地迎了上来,一手打算拉一个,宁桃跑得快,宁林被她抓了个正着。

两人礼貌地跟大家问好。

二太太却半点松开宁林的意思都没有。

王大太太半点面子都没留地朝天翻了个白眼,而后朝宁桃招招手道:“二毛,饿了吧,舅母做了你最喜欢吃的菜,咱们先洗个手,马上就可以开饭了。”

宁桃还没开口,一旁边拉着宁林的二太太却不咸不淡道:“嫂子,这光有二毛喜欢的,难道没有咱们林儿喜欢的吗?”

大太太真想呸她一口,想想还是忍住了。

“你觉得呢?我是那么偏心的人吗?”

宁桃上次在京里住了几天的事,被跟着二太太回来的下人告诉了大太太。

王大太太还是那句话,二太太飘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重了。

简直跟当年离开家进京时一模一样。

到了现在还想挑拔离间。

那位想来大太太这边讨生活的下人,跟着二太太这些年,本事没学到,背信弃义倒是学得十成十。

原本以为大太太会看在以往的情份上留下她。

岂知,大太太听完,淡淡道:“咱们家庙小,放不下您这样的大神。”

这位怎么说呢?

跟墙头草也没什么区别,当年二房要进京,大房坚决不同意。

这位连夜跑到二太太跟前表决心,因为她觉得京里更有前途,如今,二房落破回来了,眼看着二房不行了,这位又来投奔旧主了。

原来想着,把二太太和宁家闹掰这事在大太太跟前卖个好。

岂知,大太太根本就没想要她。

这事被二太太知道后,第一个辞退的就是她。

想到此,大太太冷哼一声,随后朝宁林招了招手,“林儿快来吧,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船,肯定又累又饿,今日可得好好给你们补补。”

王大太太说完,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二太太。

宁林被她抓着也确实挺尴尬,一听大舅母招唤,立马就有了离开的借口。

二太太只得咬牙把人给放了。

不过她还不死心,“林儿,一会吃完饭来舅母这儿,舅母有话与你说,你两位表哥也有许多话想与你说。”

也不知道宁林听到没。

大太太见宁林走过来,也已经开始嘘寒问暖了。

大太太准备的很齐全。

宁桃和宁林他们这些孩子一桌。

也给大牛他们在隔壁准备了一桌,二房夫妻都不走,还把家里的两个儿子给喊了过来,虽然挤了些,但是一群人倒是三桌还坐得开。

二房一家人似乎都商量好了。

王二和弟弟一来,就一人抢在宁林一边。

宁桃也被大房的两位表哥夹在中间。

两兄弟对视一眼,好家伙,王家内斗居然如此严重。

也亏得宁棋没来,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分了。

现在想想,王二太太瞧不上他,处处没好脸,怕也是因为他在这边与大房交好有一部分原因吧。

吃过饭,二房四口,非要把宁林拉去家里坐坐。

宁桃噎得不行。

得勒,刚才还想着跟宁少海商量一下,不行就把给大房带的礼物给二房匀出去点,现在好了,人家根本不搭理他。

还试图分化他们两兄弟,于是,宁桃一抹嘴,分你个毛线啊。

宁林过了二更才回来。

宁桃早就困得受不了了,硬撑着等他回来。

宁林也困,但还能撑得住。

听到门响,宁桃猛地抬起头,“可算是叙完旧了。”

宁林苦笑,“叙什么旧呀,想让我帮忙说道说道,让三表哥和四表哥去县学读书。”

杨柳县的县学还是蛮大的,正经接收的学生是中了秀才的,不过为了提高科举率,临近县试的前一年,都会招收一些来年准备参加县试的学生。

因为宁少源的关系,大房这两位表哥一直都在县学读书。

平时给他们上课的,除了教谕之外,还会有举人和秀才,师资方面确实比外面的私塾好。

而且统共也才有两个班。

招收三十名学生。

宁林要进去,宁少源是一早就与教谕打过着呼的。

谁知道,王家二房也从京里回来了。

当时宁家一行人离开王家时,宁桃是没瞧见,宁林却是亲身经历了的。

他们这个二舅母着实闹得不好看。

王氏接到宁少源的信。

如果有可能就阻止二房与秦公公来往,若是阻止不了,就与二房划清界限。

王氏虽没读过什么书,但脑子和老太太一样。

什么事情一点就通。

自打宁桃走了之后,她就与老太太说了二老爷的事。

老太太也找二老爷谈过,不过当时四皇子和贵妃势头正盛,二老爷只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妹妹和母亲说什么,他都是那句话——搭上了秦公公这条线不亏。

最后亏大发了吧!

铺子、宅子,存款全没了。

一家人还差点被卷进去,脑袋搬家。

灰溜溜的回了乡,还生怕上头派人查下来找到他们,最后受到牵联。

也极有可能,这事闹得太大,牵联太多,再加上三皇子的求情,他们这些边缘人士,才逃过一劫。

据说当时二太太还骂什么宁桃是祸水,一个孩子硬是拆散了一家人。

说什么王氏别后悔,他们家以后发达了,王氏别上门寻亲。

出了这个门,以后就不再是亲戚云云的。

不等王氏反悔,二太太现在立马变脸了。

知道宁林和宁桃要回来。

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小地方的私塾哪里能与京里的比呀。

京里的私塾,先生最次都是举人,甚至有时候还有退休的官员。

可他们这里,开私塾的都是些落魄秀才,若是村里面,还有童生之类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