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第129章(1 / 2)

身上还有淡淡的酒味。

宁桃道:“继续钓鱼。”

小孙把红包递给他,宁桃没收,让他留着当备用资金。

小孙:“……”

我这差事还真够可以的呀,能吃能喝,还能收外块。

小孙继续钓鱼,宁桃第二日便按约定时间去了长天书院。

先前来的时候是学生,这次一来身份已经不一样了。

早上来讲学的是赵子行,下午换宁桃,两人都是寒山书院的交换生。

下头认识他们的学生,一个个表情有点古怪。

不过待宁桃开始讲课,大家就收敛了神,开始认真做笔录。

宁桃讲了两个时辰,口干舌燥的,让小武给他倒了杯水,才喝了一小口,就见一个先前与他一个班的师兄站起来,递出了一张纸条,“宁大人,这道题是去年西祁省的一道题目,咱们几个人研究了很久,也没个所以然来,还请宁大人帮忙解惑。”

宁桃还以为是道数术题。

结果,一打开居然是道策论题。

宁桃笑道:“这还真不是我擅长的点。”

师兄但笑不语。

就那么挺直了背,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答案。

宁桃又喝了两杯茶,这才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笑道:“不过我倒是可以讲讲自己的看法。”

琼州就属于西祁省,去年西曲人联合北容一并在边关扰乱。

显然西曲人只是打的辅助,真正拼杀的是傻大个北容人。

这道题目也不知道是因为有先见之明,还是其实早就想跟朝廷暗示什么,问的就是一些边关的问题。

像西祁到底该如何解决?

宁桃的关点很显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琼州当时被进攻,因为地势的原因,援兵增援缓慢,再加上当时的琼州知府以为西曲人像平时一样,时不时的骚扰一二,谁知道后来人是真打起来了。

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慌了。

所以,宁桃觉得还是平时自己屯兵比较好,等人支援早就浪费了先机。

就像琼州的地盘,你想增援也不太好进去。

一是山多,还是路远,不像京都还是靠北边的,这一支援倒是顺利,他们是靠最西了,而且那边的民风比彪悍,极少能融入整个夏朝。

如果换成海边呢?

那就更得玩完,夏朝的水兵一直都是弱项,就靠沿边城镇自己那点兵力,再加上这年头海战远远没有陆战重要。

所以,水兵特别少,就算是徐泽也只能打得了陆战。

宁桃只有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平时就把兵养起来,要养兵那就得有钱,需要钱就得把经济搞起来,万变不离其宗,你得有钱啊亲,你没钱什么都扯蛋嘛!

师兄:“……”

宁桃说完,微微一笑道:“这道题倒是与今年殿试的题目差不多,所以,师兄们有心了。”

递题目的师兄红着脸,保持着镇定的口吻道:“多谢宁大人解惑,咱们明白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书院每半个月才会请一次翰林学士来讲学。

宁桃和赵子行这么一去,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再去了。

瘦先生送他离开时,继续道:“桃子呀,回头跟你干爹说说,三四十岁就开启了养老生活,其实是非常可耻的,要是想通了,就来咱们书院,毕竟来了我还能与他一道刷刷题,解解闷嘛。”

宁桃也觉得蛮有道理。

笑道:“先生放心吧,我回去好好劝劝他。”

秦先生和刘先生等着去他的扫盲班教学,还是有些太过遥远了。

这年头就算是你提供免费的书、免费的先生,甚至还有免费的茶水点水,去的人依旧很少,他们主要还是觉得纸笔太贵,就算是其余项都免了,一个普通家庭也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这些宁桃能理解。

这年头的纸还是很金贵的,他先前读书时。

有不少的师兄,读了十来年二十年,都还只是个童生,这些年的时间,把家里的几百两银子早就消磨光了。

考运不好的,能生生把黄世家人磨成杨白老家。

所以,他还在考虑,怎么增加劳动岗位,让那些乐意来读书的人,白天在他那儿工作,晚上又有先生教着读书。

宁桃回去便把瘦先生邀请秦先生和刘先生去书院教书的想法给说了。

秦先生默了一会道:“明年开春再去。”

宁桃一想也对,眼看天就冷了,山上只会比京里更冷,于是便写了封信让人给捎过去告诉了瘦先生。

宁桃发现,自打秦先生来了他家。

家里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原先他想着自己种的麦子,已经被他悄然接手。

从未想过,要换季了该准备衣裳的宁桃,在一天早上起床时,屋里多了两个裁缝,说是要给他量体裁衣的。

还特别细心的也给齐望和马富贵两人也裁了两身。

除了冬天的,连过年的新衣裳和春日里的都各裁了两身,已然知道他是要过年的时候回老家了。

每日的早餐、晚餐,甚至中饭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

平静又美好的日子,一晃就过了半个来月。

这一日,宁桃刚从宫里给皇孙们讲课回来,就见小孙急着在门口转圈圈。

宁桃喊了他一声,小孙立马跑了过来。

“人怕是要跑了。”

这些日子,宁桃翰林院和工部两边忙。

小孙在外头钓鱼,也就晚上才会交流一下情况,不过大部分都交流的不太仔细。

前几日对方告诉他,已经找到瓷器的货源了,想要进货的话,还得大量的资金,对方要先交定金五万两,否则不发货。

小孙回来跟宁桃一说,宁桃好笑道:“他们知道五万两有多少吗?”

倒下去,砸死他们算是绰绰有余吧。

宁桃倒是挺痛快一个字红,但是不能给五万,只能先给两万。

这其中,小孙还发现了,这一群人不止接触了宁桃,还接触了几家想要走瓷器和茶叶生意的商户。

小孙仔细问了问,目前他们手里上差不多有十来万两的银票。

再加上王氏这些夫人太太的,怕是早已过了二十万。

宁桃道:“所以他们这是要跑路了啊?”

扬州那边还得五六天才能到吧!

小孙点头,“连世子的人一直在盯着,说是如果出城的话,直接把人给扣下。”

宁桃道:“我倒觉得,可以放他们走。”

既然已经盯上了,而且还没被对方发现,那就继续盯着呗,这年头有能力骗几十万的人绝对是个人才。

小孙:“……”

你比我祖父还疯。

“放一个。”

宁桃想了想又道。

不过这一个,得看怎么放了。

所以,宁桃说完,望着小孙道:“这个你擅长,这个人一定要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好让咱们撑握,至于旁的就先扣住。”

至于他们手里的银子,也一并扣下来,万一真卷款跑了怎么办。

小孙道:“那银子扣下来怎么办?”

“先不要生张,留在咱们手里。”

宁林这些日子还算顶点用,已经把王氏拿出去了多少银子给打探的清清楚楚了。

不止如此,还知道王氏把宁林成亲时收的礼全部换了银子给用了,还从外头借了一万两,如今已过了一两个月了。

那人一拖再拖就是不带她去瞧庄子。

王氏自个儿心里也有点打鼓。

原先还说等大头回来办喜酒的,这不大头都回来四五天了,她是一点心思都没有。

成日追着那两太太问什么时候去看庄子,什么时候能签字。

而且她放出去的银子,也就收了两次的利息。

现在外头又催得她急,简直要头秃了。

昨日还跑宁桃这儿借银子,不过连宁桃面都没见着。

所以,宁桃打算先吓吓她。

小孙一噎。

他一直知道宁桃有点鬼。

却没想到,连他亲娘都坑,宁桃说完,冲他微微一笑道:“你知道该怎么办吧!”

小孙点头:“明白。”

小孙走后,小武才远远的走了过来。

“公子,马上就午膳时间了,咱们今日去哪儿?”

“回家吧,干爹说今日炖了鱼,要给我补补。”

小武心想,您还补啥,这些日子似乎又长高了点儿。

不像他,自打两年前长这么高,至今还是这么高,站在宁桃跟前,跟个小孩儿似的。

宁桃还未进门,就见宁家的马车在门外头。

小武道:“公子,怕是夫人来了。”

宁桃笑道:“她倒是挺积极的嘛!”

宁桃跳下来,就见王氏身边的甜儿站在门口,一见宁桃下了车,立马回去报了。

宁桃的宅子是三进的,从里头到外头怎么着还得几分钟。

结果,他还没步上台阶,王氏已被人扶着出来了。

看来一直在外头等着。

“二毛,你可算是回来了。”

王氏笑得实在有些尬,想伸手抓住宁桃,却被宁桃给闪开了手,只见他把手里的书转了个方向,丢给小武道:“去告诉干爹,我回来了。”

说完,这才看着王氏道:“母亲今日来找我有何事?”

王氏被一句母亲生生给噎住了。

僵着脸道:“也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你这边方便吗?我如今要买个庄子,还差了几千两,你若是方便的话,先借给我一些,这庄子以后也是你们兄弟的家产,我又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

王氏说得很好听。

庄子以后还是给孩子的,她如今也是给他们多置一份家业。

所以,这银子算是公中出,到时候她手上能周转开了,定把银子还给他,到时候这庄子也能多分他一份。

宁桃点头,“母亲想得很周到。”

王氏心头一喜,巴巴地看着宁桃。

“那……”

“不过我如今再在备货,开了春商队便出发,您也知道,今年的商队还未归来,所以我手上并没有什么银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