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她靠摆摊火了> 第495章 当年事

第495章 当年事(2 / 2)

“姐,不是,我们真的是受人之托。”锤子保证。

至于县城,她们是不敢想的。

“要啊!”屈浩想都没想。

大姐觉得就是她不说,这两人去镇子上一问也就知道了。

在张琴之后,许多自觉长得还不错的姑娘都不愿早早嫁人,铆足了劲想嫁去镇子上。

“没想到啊,还有人惦记我们这山沟,当年上山下乡那些知青都巴不得早点走,再也不回来了。”大姐那时候也不是没想过找个知青,那些知青都是城里人,要是能嫁给他们当中一个,等知青返乡,也把她带回去,那她就成城里人了。

这两个年轻人看着才二十多,都跟她儿子女儿差不多年纪,更没处去认识张大东。

“张大东生前跟那三个兄弟处的怎样?”锤子又问。

“你们找她不是啥坏事吧?”

“那你要不要去看看你兄弟跟你母亲,或者直接去镇子上?”

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

等张琴张开了,那美名都隔着大山传遍了隔壁几个村,有人还专门来竹林村看,等张琴到了说亲的年纪,上门的媒婆都快把张家的门槛踏破了。

她有一回去溪边洗衣服,听村里的妇人说了,隔壁村有个知青就偷偷跟他们村长家的闺女了,,后来那闺女还怀孕了,就被发现,知青跟村长保证会好好待村长女儿,后来知青回乡,他离开前不能带着怀孕的姑娘,便跟村长跟他女儿保证,等他回去安顿好,一定回来接他们母子。

张父得意,凡是来提亲的,只要是村里的,他都拒绝。

这两人不是本地人,张大东三十年前就死了,能跟张大东扯上关系,又不是本地的,就只有当年那些知青了。

之后这许多年她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庆幸,村里也有暗中跟那些知青眉来眼去的,最后没一个真的跟人走出大山的。

“也不是一直住镇子上。”大姐说:“她儿子在市里给她买房,她对象在镇子上盖的是别墅,还有好几栋呢。”

回去的路上,锤子问屈浩,“你说我们要不要告诉张大东。”

在镇子上住惯了,去城里就觉得太吵,人也太多,一般年长的都不愿再城市里常住。

这位开超市的大姐说不羡慕是假的,但是人家张琴已经站在了她够不着的地方,她也就羡慕不起来了。

大姐想的有点歪了,“你们不会是当年那些知青家的孩子吧?”

“为什么?”屈浩奇怪地问。

人家不愿说,她也不能坚持问,既然这两年轻人跟他们村里也是有点关系的,他们想知道,大姐就说了,“你们可别去找那三个。”

屈浩也不知道该不该开口。

他再没当众打过老婆。

大姐说的有点多,到后来才反应过来,她不解地看向锤子跟屈浩,“你们怎么知道张大东的?他死了几十年,你们也认识不着啊?”

都成鬼了,还有啥好怕的。

回到车上,锤子将从大姐那里打探到的消息都跟张大东说了。

锤子摸着下巴,想着要不要把真实情况跟张大东说。

“万一他知道他爹妈不想他,他爹已经死了,他妈还老年痴呆,他不是很难过?”张大东死前不到二十岁,他思想也就停在二十岁,锤子总不能将他跟成年人联系在一起。

她记得张大东好像真的跟一个知青走的挺近的。

张琴对象有做生意头脑,她嫁给主任儿子不到两年,人家就成了万元户,当时可羡慕了十里八村的姑娘。

后来有村民出来说张琴的耳朵像张父。

像许多人一样,这一去就不回了。

只是这个想法只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就被她否定了。

锤子沉默。

听说那孩子被另一个村子里没有孩子的夫妻给带回去养了。

锤子又买了几包饼干,付了钱,这才在大姐的目送下,跟屈浩一起离开。

“来都来了,就看他们一眼吧。”张大东望着窗外,许久没有眨一下眼。

那三兄弟的家还得往上走。

三个兄弟没处好,住的却相隔不远,他们都不愿赡养老母,但是也不能让老母饿死,最后村长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张母三个儿子家挨家住,要么张母住在老房子里,但是三个儿子得天天去送饭。

三兄弟当然都选择第二个。

这天轮到老二送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