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盛唐挽歌> 159.写在国耻日

159.写在国耻日(1 / 2)

写在国耻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国耻日的历史教训,似乎更加深远一些。

穿越者为了某种“盛世情怀”,希望可以改变过去,其实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比如说穿越者穿到918,就希望能改变丧权辱国的种种屈辱。

想法很好,但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

穿越到唐代亦是如此。

开书前我再三斟酌,要不要走“上层路线”。后来发现,除非是放弃历史固有的逻辑,否则死路一条。

这便是很多读者经常跟我说的:历史可以不讲逻辑,但历史文必须讲逻辑。

打个比方。

每天出门,我在理论上都可以捡到一百万。如果真的有所谓无所不能的神,而我又是“神选之子”自带幸运光环。通过这样的巧合,便能使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了。

那我作为一部小说的主角,为什么还要努力?我努力的意义何在?

再比如说,我是个身无分文的凤凰男,就因为长得帅,哪怕啥也不会还疯狂劈腿。在无所不能的神的照拂下,通过一系列的“巧合安排”,也可以娶美妞,走上人生巅峰。

写得菜就是菜,没什么借口可以找。写得菜就要好好下苦功夫,磨练自己的写作技艺,提高思想的深度,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库。

作者的脑残粉(甚至有些恶劣的情况,直接找工作室的托来辩解炒作),当然可以说:

但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从这些悲惨的历史当中得到教训呢?

既然这样,我努力的意义何在?看书的读者,认为“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逻辑套用到历史文里面,是很可怕的。这已经不是书好不好看的问题了。

我有身为作者的骄傲。

如果说历史文和一般当乐子看的小说有什么区别,恐怕也就在这里了。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几次被灭国,又几次被扶持起来。

当然了,如果走高层路线,那么小方的年龄会调整,人设也会调整。

但它的学生,也分上进好学的,跟不知长进的。

如果一本书已经到了读者看起来都觉得“我上我也行”的地步,那么这本书可以切掉重开了。

在一本书里面,作者的层次,是永远高于读者的,哪怕是最资深的读者。作品就相当于作者的子女,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反倒是外人更了解,那像话么?

因为历史是残酷的,苍茫的,无情的。

写一本书,就如同作画一般,对于作者来说,想怎么写都是可以的。写书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真正的限制都是来自于外界对于作品本身的审视与评判。

是你不懂欣赏,那是因为主角太聪明才显得配角很傻巴拉巴拉。你只配看小白文!滚吧!

但是,一本书的逻辑通不通,作者本人,作为写书作画的那个人,能不知道么?

我直言不讳的说,那种作品就是辣鸡!没有阅读的价值。

这是网文作者的自我修养。

老方这个对照组,是故意这样安排的。或者可以这么说:以前那些随大流的唐穿小说要怎么写,我都会让老方给他模拟一下走一遍再说。

因为大唐的统治阶层,已经彻底腐朽。前面数百年积累的弊端,在这个时候,也到了要彻底转型与清算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